“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译文及注释
在太平盛世里,闲散安逸的生活或许显得我无能无为,但我偏爱那悠然自得的孤云和宁静淡泊的僧人。我想要带着官职(一麾)前往江海之滨归隐,但在即将离开之际,我却忍不住登上乐游原,远远地望着那昭陵的方向。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鉴赏
情感与意境:
诗人在首句以自嘲的口吻表达了自己在太平盛世中闲散安逸的生活状态,但“有味”二字又透露出他对这种生活的满足和享受。
“闲爱孤云静爱僧”一句,通过“闲爱”和“静爱”两个词语,表达了诗人对孤云和僧人的喜爱,同时也暗示了他对闲适、宁静生活的向往。
在后两句中,诗人表达了想要归隐江海的愿望,但又在即将离开时,忍不住回望昭陵,这表现了他对朝廷的眷恋和对国家大事的关心。
艺术手法:
诗人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将闲散安逸的生活与归隐江海的愿望进行对比,突出了他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孤云”和“僧”作为象征,分别代表了诗人对自由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结尾处的“乐游原上望昭陵”则是一种情感的升华,将诗人的思绪从个人生活引向了更为广阔的国家层面。
三、全诗表达的感情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太平盛世中享受闲适生活的同时,又怀有归隐江海的愿望。然而,在即将离开之际,他又不禁回望昭陵,表现出对朝廷的眷恋和对国家大事的关心。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和矛盾挣扎。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国家的忠诚,同时也能够体会到他在个人与国家之间的艰难抉择。
杜牧简介
唐代·杜牧的简介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 杜牧的诗(35篇)〕猜你喜欢
关山月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石鱼湖上醉歌
漫叟以公田酿酒,因休暇,载酒于湖上,时取一醉。欢醉中,据湖岸,引臂向鱼取酒,使舫载之,偏饮坐者。意疑倚巴丘酌于君山之上,诸子环洞庭而坐,酒舫泛泛然触波涛。而往来者,乃作歌以长之。
石鱼湖,似洞庭,夏水欲满君山青。
山为樽,水为沼,酒徒历历坐洲岛。
长风连日作大浪,不能废人运酒舫。
我持长瓢坐巴丘,酌饮四坐以散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