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李鸿章的诗 > 绝命诗

绝命诗

[清代]:李鸿章

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

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

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


“绝命诗”译文及注释

我辛辛苦苦一辈子,遇到事情才知道死亡其实也很难。中国三百年来没有遇到这样的遭遇,八千里外都能感觉到百姓的伤感。我已不是当年那个手握宝剑,驰骋沙场的老将了,只能含着热泪走在将坛之下。如今一切并没有平息,而我已经到了垂死之年,希望你们继续努力,不要一味的观望,救国还需要你们来完成。

“绝命诗”鉴赏

这首诗是李鸿章在临终前所写,诗中充满了无尽的悲情与深沉的忧虑。首句“劳劳车马未离鞍”,写出了李鸿章一生奔波劳碌,至死方休的境遇。次句“临事方知一死难”,则透露出他对死亡的畏惧与无奈,同时也隐含了他对未尽之事的遗憾。

第三、四句“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李鸿章回顾了中国近代三百年来的屈辱历史,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和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他作为一位政治家的责任感,也体现了他作为一位普通人的悲悯情怀。

第五、六句“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则通过描绘秋日萧瑟的景象和孤臣泪落的形象,进一步渲染了李鸿章内心的孤独与悲凉。同时,落日旌旗的意象也暗示了他对过往辉煌岁月的怀念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

最后两句“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李鸿章则表达了他对国际形势的敏锐洞察和对后人的殷切期望。他深知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瓜分并未停止,因此他呼吁后人不要掉以轻心,要继续努力挽救国家的命运。

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不仅展现了李鸿章作为一位政治家的担当与情怀,也体现了他作为一位普通人的悲欢离合。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李鸿章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无奈、忧虑与期望,以及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情感。

李鸿章简介

清代·李鸿章的简介

李鸿章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著有《李文忠公全集》。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与俾斯麦、格兰特并称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

...〔► 李鸿章的诗(2篇)

猜你喜欢

哭台湾

清代丘逢甲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韬钤深处

明代戚继光

小筑暂高枕,忧时旧有盟。

呼樽来揖客,挥麈坐谈兵。

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诉衷肠·赠周恩来

近现代毛泽东

当年忠贞为国酬,何曾怕断头。而今天下红遍,江山靠谁守?

业未就,身躯倦,鬓已秋。你我之辈,忍将夙愿,付与东流?


饯薛大夫护边

唐代李峤

荒隅时未通,副相下临戎。

授律星芒动,分兵月晕空。

犀皮拥青橐,象齿饰雕弓。

决胜三河勇,长驱六郡雄。

登山窥代北,屈指计辽东。

伫见燕然上,抽毫颂武功。


关山月

宋代陆游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书愤五首·其一

宋代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德佑二年岁旦

宋代郑思肖

力不胜于胆,逢人空泪垂。

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

日近望犹见,天高问岂知。

朝朝向南拜,愿睹汉旌旗。


端午感兴

宋代文天祥

当年忠血堕谗波,千古荆人祭汨罗。

风雨天涯芳草梦,江山如此故都何。


晚至楚雄

明代程本立

楚雄城郭暮云间,城上悲笳惨客颜。僭国曾称白鹿郡,居人犹说卧龙山。

葡萄直自张骞得,薏苡空随马援还。今日封疆非汉土,王师无地不平蛮。


病牛

宋代李纲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