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牛

[宋代]:李纲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病牛”译文及注释

我耕犁了千亩田地收获了满仓的粮食,用尽了力气累得筋疲力尽又有谁会来安慰呢?但只要能让所有的百姓都能吃饱饭,我甘愿忍受疾病折磨,卧倒在夕阳的余晖之下。

“病牛”鉴赏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借病牛来抒写自己的怀抱,表达了爱国情怀。

这头病牛曾经耕耘过千亩土地,收穫的粮食填满了数不清的粮仓。牠劳碌终生,晚年终于积劳成疾,可是又有谁来同情牠呢?但牠并不计较,因为在牠的内心深处,始终怀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只要普天下的老百姓能够摆脱饥饿,即使疲病交加,累倒在残阳之下,牠也心甘情愿!

首句点出牛得病的塬因。句中虽没有一个「病」字,但致病的塬因十分明显:亩復亩,年復年,不断耕作,必然气力衰竭,百病丛生。首句连用两个「千」字,它们并不表示确数,是极言数量之多。它在同一句中的反覆出现,强调了病牛的辛劳和对人类贡献的巨大。第二句是诗人的责问,写人们对病牛的「力尽筋疲」没有一点同情,蕴含着一种不平之气。

病牛失去了生命的活力,又得不到人们的理解和支持,显得那么孤独、凄凉。但诗的格调并不因此而低沉。第叁句以病牛的口气说出志愿,语调高旷,突破了自叹自怜的陈腔滥调。句中连用两个「得」字,使语气更为强烈。最后一句,诗人把病牛置于夕阳西下的惨澹背景中,既点出了牠已经经过一天的辛劳,又暗示牠生命逼近暮年,以此突出晚景凄凉之感。然而,句子以「不辞」起首,语气显得慷慨昂扬。以病牛心甘情愿地累倒在残阳下的形象,反衬出牠的理想是何等崇高和伟大。

诗中的「病牛」其实就是诗人自己的化身,他心怀天下,为国家为人民操劳一生,结果却是空有一腔热血,报国无计。他身处朝廷政治漩涡之中,屡遭排挤,最终落得去职流放的下场。这和病牛的经歷是多么的相似!但即使这样,为老百姓着想,他仍愿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全诗运用象徵的写作手法,写病牛实际就是写诗人自己,因而感情深切而真挚,纯是发自肺腑的心声,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创作背景

建炎二年(公元1128),李纲为相七十日,罢相流放鄂州(今湖北省武昌市)。四年后,太学生陈东等向朝廷上书请命,要求让李纲官復塬职,事情失败,陈东也因此被杀,这时的李纲处境更加艰险。这首诗写于绍兴二年(公元1132),是他谪居时心境的真实写照。

李纲简介

宋代·李纲的简介

李纲

李纲(1083年-1140年2月5日),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字伯纪,号梁溪先生,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李纲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

...〔► 李纲的诗(4篇)

猜你喜欢

哭台湾

清代丘逢甲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韬钤深处

明代戚继光

小筑暂高枕,忧时旧有盟。

呼樽来揖客,挥麈坐谈兵。

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诉衷肠·赠周恩来

近现代毛泽东

当年忠贞为国酬,何曾怕断头。而今天下红遍,江山靠谁守?

业未就,身躯倦,鬓已秋。你我之辈,忍将夙愿,付与东流?


饯薛大夫护边

唐代李峤

荒隅时未通,副相下临戎。

授律星芒动,分兵月晕空。

犀皮拥青橐,象齿饰雕弓。

决胜三河勇,长驱六郡雄。

登山窥代北,屈指计辽东。

伫见燕然上,抽毫颂武功。


关山月

宋代陆游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书愤五首·其一

宋代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德佑二年岁旦

宋代郑思肖

力不胜于胆,逢人空泪垂。

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

日近望犹见,天高问岂知。

朝朝向南拜,愿睹汉旌旗。


端午感兴

宋代文天祥

当年忠血堕谗波,千古荆人祭汨罗。

风雨天涯芳草梦,江山如此故都何。


晚至楚雄

明代程本立

楚雄城郭暮云间,城上悲笳惨客颜。僭国曾称白鹿郡,居人犹说卧龙山。

葡萄直自张骞得,薏苡空随马援还。今日封疆非汉土,王师无地不平蛮。


病牛

宋代李纲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