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译文及注释
今夜高挂在鄜州天空的月轮,只有妻子她独自在守对伤神。可怜我的孩子们稚嫩天真,还不懂得怀念远在长安的父亲。
沾香的夜雾打湿了妻子的云鬓,洁白的双臂在月光下更觉冰冷。哪一天才能在透薄的帐边并肩倚定,让夜月同照着你我拭乾的泪痕?
“月夜”鉴赏
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五年(公元七五六)八月。那时安禄山作乱,攻陷长安,玄宗仓皇逃奔四川。杜甫从奉先(今陕西蒲城县)携家逃出,辗转流亡到鄜州住下。后闻太子李亨(即肃宗)即位灵武,便隻身北上觐见。不幸在中途为逆兵所获,据至长安囚禁。人在难中,夜间不能入睡,第一个想起的定是自己的妻儿。这首诗就是杜甫身陷长安时,在某一个月夜里怀念他的妻儿之作。
本诗写情极深,用的是反面的写法。明明是作者在长安望着月色,思念寄居在鄜州的妻儿,但他偏不这样正面来写,却写他在鄜州的太太想念他。这完全出自自己的想像,可是这种想像却又完全真实。自己夜间思家不寐,望着月色想念太太,这时太太也未必能睡得着觉,一定也在望着月色想念自己。但是儿女们年纪太小,还不能懂得怀念他们的爸爸,一定睡着了﹔所以说是太太一个人在「独看」月亮。儿女不懂得怀念,年龄太小,实在可怜,此情更觉悽苦。「香雾」两句,可见其太太望月怀人,时间太久了,所以才「髮湿」「臂寒」,但实际上却又是自己看月看得太久,弄得「髮湿」「臂寒」了。最后两句是怅望将来的日子,不知「何时」脱险回家,夫妻团圆﹖到那时夫妻两人併肩看月,那情形就不同了──不像现在这样地流泪了。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用的是「诗韵」上平声十四寒韵,偶句协韵。用字极工细,无雕琢痕迹,极简鍊自然。如「今夜」与「何时」,「独看」与「双照」,都有前后照应之妙。
创作背景
《月夜》一诗选自《全唐诗》卷二百二十四,作于唐肃宗至德元年(七五六)八月,作者当时在长安。是年六月,安史叛军攻佔潼关,杜甫携眷逃难鄜州(今陕西富县)。七月,肃宗即位灵武(今灵夏回族自治区灵武),杜甫隻身从鄜州奔赴灵武,途中为叛军所俘,押回长安。作者身陷都城,家在鄜州,思念家人,故作此诗。
杜甫简介
唐代·杜甫的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 杜甫的诗(165篇)〕猜你喜欢
寄韩谏议注
今我不乐思岳阳,身欲奋飞病在床。
美人娟娟隔秋水,濯足洞庭望八荒。
鸿飞冥冥日月白,青枫叶赤天雨霜。
玉京群帝集北斗,或骑麒麟翳凤凰。
芙蓉旌旗烟雾落,影动倒景摇潇湘。
星宫之君醉琼浆,羽人稀少不在旁。
似闻昨者赤松子,恐是汉代韩张良。
昔随刘氏定长安,帷幄未改神惨伤。
国家成败吾岂敢,色难腥腐餐枫香。
周南留滞古所惜,南极老人应寿昌。
美人胡为隔秋水,焉得置之贡玉堂。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兵卫森画戟,宴寝凝清香。
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
烦疴近消散,嘉宾复满堂。
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
理会是非遣,性达形迹忘。
鲜肥属时禁,蔬果幸见尝。
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
神欢体自轻,意欲凌风翔。
吴中盛文史,群彦今汪洋。
方知大藩地,岂曰财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