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日宴梅道士房”译文及注释
我高卧在山林,心中为春天的逝去而忧愁,于是推开窗户,欣赏这大自然的美景。
忽然遇到青鸟使者前来传信,邀请我前往赤松子的仙居。
那里金灶刚刚生火炼丹,仙桃也正值开花时节。
如果童颜可以永驻,我又何必吝惜沉醉于流霞般的仙酒呢?
“清明日宴梅道士房”鉴赏
首联:“林卧愁春尽,开轩览物华。”
诗人开篇即点明自己的处境和心境。他高卧在山林之中,为春天的逝去而忧愁。然而,他并没有沉溺于这种忧愁之中,而是选择推开窗户,欣赏大自然的美景。这里,“林卧”和“开轩”两个动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了诗人从忧愁到释然的情感变化。
颔联:“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
这两句诗突然转折,引入了一个神秘的仙境。青鸟使者前来传信,邀请诗人前往赤松子的仙居。这里,“青鸟使”和“赤松家”都是仙界的象征,为全诗增添了一层神秘色彩。同时,这也暗示了诗人对超脱尘世、追求仙境的向往。
颈联:“金灶初开火,仙桃正发花。”
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仙境的美景。金灶刚刚生火炼丹,仙桃也正值开花时节。这里,“金灶”和“仙桃”都是仙家的象征,展现了仙境的富丽堂皇和生机勃勃。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长生不老、永葆青春的渴望。
尾联:“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
这两句诗是诗人的感慨和愿望。如果童颜可以永驻,他又何必吝惜沉醉于流霞般的仙酒呢?这里,“童颜若可驻”是诗人的愿望,而“何惜醉流霞”则是对这种愿望的强烈表达。诗人通过这两句诗,表达了对生命短暂、青春易逝的感慨,以及对超脱尘世、追求永恒的向往。
总结
《清明日宴梅道士房》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描绘仙境美景和表达超脱尘世愿望的佳作。诗人通过描绘青鸟传信、金灶炼丹、仙桃开花等仙境景象,以及表达自己对长生不老、永葆青春的渴望和对生命短暂、青春易逝的感慨,展现了他对超脱尘世、追求永恒的向往。全诗意境优美、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孟浩然简介
唐代·孟浩然的简介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 孟浩然的诗(33篇)〕猜你喜欢
石鱼湖上醉歌
漫叟以公田酿酒,因休暇,载酒于湖上,时取一醉。欢醉中,据湖岸,引臂向鱼取酒,使舫载之,偏饮坐者。意疑倚巴丘酌于君山之上,诸子环洞庭而坐,酒舫泛泛然触波涛。而往来者,乃作歌以长之。
石鱼湖,似洞庭,夏水欲满君山青。
山为樽,水为沼,酒徒历历坐洲岛。
长风连日作大浪,不能废人运酒舫。
我持长瓢坐巴丘,酌饮四坐以散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