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筝

[唐代]:李端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听筝”译文及注释

那精美的筝有金粟装饰的柱,弹奏者在华美的房前将筝弹起。

想求得周郎的回头一顾,于是故意多次拨错琴弦。

“听筝”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女子弹筝的诗,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女子为了得到心上人的注意,故意拨错琴弦的情景。

首句“鸣筝金粟柱”,以“金粟”装饰的古筝,造型精美华贵,暗示着弹奏者的身份不凡。古筝的华美与弹奏者的优雅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高贵而浪漫的氛围。

次句“素手玉房前”,“素手”指弹奏者的手,洁白如玉,与“玉房”形成呼应,进一步强调了弹奏者的美丽和优雅。同时,“玉房前”也暗示了弹奏的地点,可能是在一个富贵的府邸之中。

第三句“欲得周郎顾”,是全诗的关键所在。这里的“周郎”并非实指历史上的周瑜,而是借用了周瑜精通音律的典故,来代指女子心仪的男子。女子希望通过弹筝来引起心上人的注意,表现出她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

末句“时时误拂弦”,则是女子为了达到目的而采取的策略。她故意拨错琴弦,使音乐产生变化,以吸引心上人的注意。这一行为既显示了女子的机智和聪慧,也透露出她对爱情的执着和勇敢。

表达的情感

这首诗通过描写女子弹筝的情景,表达了女子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她希望通过自己的才艺和美貌来吸引心上人的注意,但又因为羞涩和矜持而不敢直接表达。于是,她采取了故意拨错琴弦的策略,以引起心上人的关注和好奇。这种细腻而微妙的情感表达,既体现了女子的机智和聪慧,也透露出她对爱情的执着和勇敢。整首诗以清新脱俗的笔触,描绘了一个美丽而浪漫的爱情故事,让读者感受到了爱情的甜蜜和美好。

李端简介

唐代·李端的简介

李端李端(约743年~782年),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他是唐代诗人,也是“大历十才子”之一。李端出身赵郡李氏东祖,北齐文宣帝高洋皇后李祖娥的堂弟李孝贞六世孙。他的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今存《李端诗集》三卷。 ...〔► 李端的诗(1篇)

猜你喜欢

听筝

唐代李端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寄韩谏议注

唐代杜甫

今我不乐思岳阳,身欲奋飞病在床。

美人娟娟隔秋水,濯足洞庭望八荒。

鸿飞冥冥日月白,青枫叶赤天雨霜。

玉京群帝集北斗,或骑麒麟翳凤凰。

芙蓉旌旗烟雾落,影动倒景摇潇湘。

星宫之君醉琼浆,羽人稀少不在旁。

似闻昨者赤松子,恐是汉代韩张良。

昔随刘氏定长安,帷幄未改神惨伤。

国家成败吾岂敢,色难腥腐餐枫香。

周南留滞古所惜,南极老人应寿昌。

美人胡为隔秋水,焉得置之贡玉堂。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唐代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近试上张水部

唐代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凉思

唐代李商隐

客去波平槛,蝉休露满枝。永怀当此节,倚立自移时。

北斗兼春远,南陵寓使迟。天涯占梦数,疑误有新知。


陇西行四首·其二

唐代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春闺 一作:深闺)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唐代韦应物

兵卫森画戟,宴寝凝清香。

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

烦疴近消散,嘉宾复满堂。

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

理会是非遣,性达形迹忘。

鲜肥属时禁,蔬果幸见尝。

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

神欢体自轻,意欲凌风翔。

吴中盛文史,群彦今汪洋。

方知大藩地,岂曰财赋强。


喜外弟卢纶见宿

唐代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感遇·江南有丹橘

唐代张九龄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唐代李颀

南山截竹为觱篥,此乐本自龟兹出。

流传汉地曲转奇,凉州胡人为我吹。

傍邻闻者多叹息,远客思乡皆泪垂。

世人解听不解赏,长飙风中自来往。

枯桑老柏寒飕飗,九雏鸣凤乱啾啾。

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

忽然更作渔阳掺,黄云萧条白日暗。

变调如闻杨柳春,上林繁花照眼新。

岁夜高堂列明烛,美酒一杯声一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