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左省杜拾遗”译文及注释
我们同趋丹陛,分列殿庭两侧,官职有别,如同星宿分列紫微垣一样。
清晨,我们随着天子的仪仗入朝,傍晚,又披着御香的气息返回。
我因为年华老去,白发渐生,而悲伤花儿的凋零;又因为身居高位,却无所作为,而羡慕那自由飞翔的鸟儿。
在这圣明的朝代,朝廷无事可谏,因此我的谏书也变得越来越稀少。
“寄左省杜拾遗”鉴赏
这首诗是岑参写给同为朝廷官员的杜拾遗(即杜甫)的。诗中通过描绘朝臣们的生活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自身境遇以及朝政状况的感受和思考。
首联“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描述了朝臣们上朝的情景。他们同趋丹陛,分列两侧,如同星宿分列紫微垣一样,形象地展现了朝廷的庄严和朝臣们的身份地位。
颔联“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则进一步描绘了朝臣们的日常生活。他们清晨随着天子的仪仗入朝,傍晚又披着御香的气息返回。这里,“天仗”和“御香”都是朝廷的象征,通过这两个细节,诗人生动地展现了朝臣们与朝廷的紧密联系。
颈联“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是诗人的内心独白。他因为年华老去,白发渐生,而悲伤花儿的凋零;又因为身居高位,却无所作为,而羡慕那自由飞翔的鸟儿。这里,“白发”和“花落”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青云”和“鸟飞”则象征着自由和无限的可能。诗人通过这两个对比鲜明的意象,表达了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自由的向往。
尾联“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则是对朝政状况的评价。诗人认为在这个圣明的朝代,朝廷无事可谏,因此他的谏书也变得越来越稀少。这里,“圣朝无阙事”既是对朝廷的赞美,也隐含了对朝政状况的担忧。因为在一个真正圣明的朝代,应该时刻保持着对朝政的关注和思考,而不是无事可谏。诗人通过这一评价,表达了自己对朝政状况的深刻思考和对自身职责的反思。
总结
这首诗通过描绘朝臣们的生活情景和诗人的内心独白,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自身境遇以及朝政状况的感受和思考。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思考,表达了自己对生命、自由和朝政的关注和思考,同时也展现了他作为一位朝廷官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岑参简介
唐代·岑参的简介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1-2]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 岑参的诗(30篇)〕猜你喜欢
石鱼湖上醉歌
漫叟以公田酿酒,因休暇,载酒于湖上,时取一醉。欢醉中,据湖岸,引臂向鱼取酒,使舫载之,偏饮坐者。意疑倚巴丘酌于君山之上,诸子环洞庭而坐,酒舫泛泛然触波涛。而往来者,乃作歌以长之。
石鱼湖,似洞庭,夏水欲满君山青。
山为樽,水为沼,酒徒历历坐洲岛。
长风连日作大浪,不能废人运酒舫。
我持长瓢坐巴丘,酌饮四坐以散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