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香积寺”译文及注释
不知道香积寺在什么地方,攀登好几里才登上了云峰。
古木参天却没有人行路径,深山里何处传来悠悠钟声。
山中泉水撞危石响声幽咽,松林里日光照射也显寒冷。
傍晚在空潭弯曲隐蔽之地,安然地修禅练功制服毒龙。
“过香积寺”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寻访香积寺的所见所感,展现了深山古寺的幽静和神秘,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超脱。
首联“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以诗人的行踪为线索,引出了整个寻访的过程。诗人不知道香积寺的具体位置,只能沿着山路前行,攀登了好几里才登上了云雾缭绕的高峰。这一联既交代了诗人的行踪,又通过“入云峰”的描绘,为全诗营造了一种神秘和幽静的氛围。
颔联“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进一步描绘了深山古寺的幽静和神秘。古木参天,却没有人行的小径,只能听到深山里传来的悠悠钟声。这一联通过“无人径”和“何处钟”的描绘,使得深山古寺显得更加幽静和神秘,同时也引发了诗人的无限遐想。
颈联“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则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深山中的自然景色。泉水在危石间穿行,发出幽咽的声音;松林里的日光照射下来,却显得冷森森的。这一联通过“咽”和“冷”两个字的巧妙运用,将深山的幽静和冷寂表现得淋漓尽致。
尾联“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超脱。傍晚时分,诗人来到空潭弯曲隐蔽之地,安然地打坐修行,制服心中的“毒龙”。这一联通过“安禅制毒龙”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超脱,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佛教禅宗的信仰和追求。
艺术特色
侧面描写:全诗没有直接描写香积寺的建筑和佛像等具体形象,而是通过描绘周围的自然景色和诗人的内心感受来映衬香积寺的幽静和神秘。这种侧面描写的手法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和丰富。
炼字精准:诗中的“咽”、“冷”等字都经过精心锤炼,既准确地表达了诗人的感受,又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如“泉声咽危石”中的“咽”字,形象地描绘了泉水在穿过狭窄的岩石缝隙时发出的声音;而“日色冷青松”中的“冷”字,则准确地表达了松林里日光照射下来的感觉。
情感深邃:诗人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宁静和超脱。这种情感与诗歌的意境相得益彰,使得诗歌更加具有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总结
《过香积寺》是一首充满哲理和诗意的作品。它展现了深山古寺的幽静和神秘,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超脱。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将自然景色与内心感受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美丽而深邃的画卷。这首诗不仅是对生活的描绘,更是对内心的表达,让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那份宁静、深沉和悠远。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现实中确实存在一座香积寺,它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香积寺巷1号(近信义坊),但此诗中的香积寺是否为现实中的这座寺庙,已无从考证。不过,这并不影响诗歌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意义。
王维简介
唐代·王维的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王维的诗(74篇)〕猜你喜欢
石鱼湖上醉歌
漫叟以公田酿酒,因休暇,载酒于湖上,时取一醉。欢醉中,据湖岸,引臂向鱼取酒,使舫载之,偏饮坐者。意疑倚巴丘酌于君山之上,诸子环洞庭而坐,酒舫泛泛然触波涛。而往来者,乃作歌以长之。
石鱼湖,似洞庭,夏水欲满君山青。
山为樽,水为沼,酒徒历历坐洲岛。
长风连日作大浪,不能废人运酒舫。
我持长瓢坐巴丘,酌饮四坐以散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