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鼓歌
[唐代]:韩愈
张生手持石鼓文,劝我试作石鼓歌。
少陵无人谪仙死,才薄将奈石鼓何。
周纲凌迟四海沸,宣王愤起挥天戈。
大开明堂受朝贺,诸侯剑佩鸣相磨。
蒐于岐阳骋雄俊,万里禽兽皆遮罗。
镌功勒成告万世,凿石作鼓隳嵯峨。
从臣才艺咸第一,拣选撰刻留山阿。
雨淋日灸野火燎,鬼物守护烦撝呵。
公从何处得纸本,毫发尽备无差讹。
辞严义密读难晓,字体不类隶与蝌。
年深岂免有缺画,快剑斫断生蛟鼍。
鸾翔凤翥众仙下,珊瑚碧树交枝柯。
金绳铁索锁钮壮,古鼎跃水龙腾梭。
陋儒编诗不收入,二雅褊迫无委蛇。
孔子西行不到秦,掎摭星宿遗羲娥。
嗟余好古生苦晚,对此涕泪双滂沱。
忆昔初蒙博士征,其年始改称元和。
故人从军在右辅,为我度量掘臼科。
濯冠沐浴告祭酒,如此至宝存岂多。
毡包席裹可立致,十鼓只载数骆驼。
荐诸太庙比郜鼎,光价岂止百倍过。
圣恩若许留太学,诸生讲解得切磋。
观经鸿都尚填咽,坐见举国来奔波。
剜苔剔藓露节角,安置妥帖平不颇。
大厦深檐与盖覆,经历久远期无佗。
中朝大官老于事,讵肯感激徒媕婀。
牧童敲火牛砺角,谁复著手为摩挲。
日销月铄就埋没,六年西顾空吟哦。
羲之俗书趁姿媚,数纸尚可博白鹅。
继周八代争战罢,无人收拾理则那。
方今太平日无事,柄任儒术崇丘轲。
安能以此尚论列,愿借辩口如悬河。
石鼓之歌止于此,呜呼吾意其蹉跎。
張生手持石鼓文,勸我試作石鼓歌。
少陵無人谪仙死,才薄将奈石鼓何。
周綱淩遲四海沸,宣王憤起揮天戈。
大開明堂受朝賀,諸侯劍佩鳴相磨。
蒐于岐陽騁雄俊,萬裡禽獸皆遮羅。
镌功勒成告萬世,鑿石作鼓隳嵯峨。
從臣才藝鹹第一,揀選撰刻留山阿。
雨淋日灸野火燎,鬼物守護煩撝呵。
公從何處得紙本,毫發盡備無差訛。
辭嚴義密讀難曉,字體不類隸與蝌。
年深豈免有缺畫,快劍斫斷生蛟鼍。
鸾翔鳳翥衆仙下,珊瑚碧樹交枝柯。
金繩鐵索鎖鈕壯,古鼎躍水龍騰梭。
陋儒編詩不收入,二雅褊迫無委蛇。
孔子西行不到秦,掎摭星宿遺羲娥。
嗟餘好古生苦晚,對此涕淚雙滂沱。
憶昔初蒙博士征,其年始改稱元和。
故人從軍在右輔,為我度量掘臼科。
濯冠沐浴告祭酒,如此至寶存豈多。
氈包席裹可立緻,十鼓隻載數駱駝。
薦諸太廟比郜鼎,光價豈止百倍過。
聖恩若許留太學,諸生講解得切磋。
觀經鴻都尚填咽,坐見舉國來奔波。
剜苔剔藓露節角,安置妥帖平不頗。
大廈深檐與蓋覆,經曆久遠期無佗。
中朝大官老于事,讵肯感激徒媕婀。
牧童敲火牛砺角,誰複著手為摩挲。
日銷月铄就埋沒,六年西顧空吟哦。
羲之俗書趁姿媚,數紙尚可博白鵝。
繼周八代争戰罷,無人收拾理則那。
方今太平日無事,柄任儒術崇丘轲。
安能以此尚論列,願借辯口如懸河。
石鼓之歌止于此,嗚呼吾意其蹉跎。
张生手持石鼓文拓片来见我,劝我写一首石鼓歌。
杜甫李白才华盖世已仙逝,薄才的我怎敢评论石鼓文?
周朝纲纪败坏天下大乱起,宣王奋发图强挥戈起天意。
大规模修建明堂接受朝贺,诸侯剑佩撞击叮当作响。
在岐阳打猎时展现雄才,万里禽兽都被捕获一空。
刻石记功垂名传颂万世,凿山石雕鼓毁坏高山峻岭。
随从之臣才艺都是第一流,挑选他们撰写刻石留在山岭。
雨淋日晒野火烧毁石刻文,神灵鬼怪守护石刻费尽心。
你从哪里得来拓本纸墨新,字迹丝毫毕现无差错缺损。
言辞严谨内容奥密难理解,字体不像隶书蝌文自成一派。
年代久远难免残损笔画缺,如同快剑砍断生蛟与长鼍。
字形犹如鸾凤翔飞众仙下,珊瑚玉树交枝桠相连。
又有金绳铁索锁纽壮健,古鼎跃水龙腾梭织成篇。
浅陋的儒生编辑诗书不收它,诗经二雅狭窄无此壮阔篇。
孔子向西行走不到秦国地,只掇拾星宿遗漏羲和篇。
唉我爱好古物却苦生太晚,对着石鼓泪落如泉水滔滔。
想起当初我蒙受博士征召,那年正好改年号称为元和。
我的朋友在凤翔任从事,他为我测量挖掘石鼓坑。
我洗帽沐浴去拜见祭酒,如此至宝世上能存有几多?
用毡子包好用席子裹好可立送,十个石鼓运载只需几骆驼。
进献太庙把它比宝郜鼎,论价岂止超过百倍还要多。
圣上如果允许留在太学内,诸生可以讲解切磋共欣赏。
观石经鸿都门还可容纳,将会看到全国人来此奔波。
剜苔剔藓露出石鼓文角,把它放得平平稳稳不偏颇。
大厦深檐为它遮风挡雨,经历久远期待无意外风波。
朝中大官老于世故,他们怎肯感激把此事上奏?
牧童敲火牛砺角,又有谁肯著手把它摩挲?
天长日久销蚀渐渐被埋没,六年西顾空叹岁月多蹉跎!
王羲之书法时俗趁姿媚,几纸尚可换取一群白鹅。
继周八代争战已经结束,无人收拾整理又能奈何?
如今正是天下太平好时光,重视儒术推崇孔丘孟轲。
怎么还能把此事列上议程,希望借你的口才如河悬流。
我的石鼓歌写到这里就算结束,唉我忧思深深真怕它铄没无闻!
《石鼓歌》是韩愈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主要讲述了石鼓的珍贵、历史价值以及诗人对石鼓命运的担忧。全诗以石鼓为线索,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石鼓的雄伟壮观和历经沧桑的历史变迁。
首先,诗人通过“周纲凌迟四海沸,宣王愤起挥天戈”等句,描绘了周宣王奋起振兴周朝的情景,为石鼓的出现提供了历史背景。接着,诗人通过“大开明堂受朝贺,诸侯剑佩鸣相磨”等句,进一步渲染了周朝的繁荣景象,为石鼓的刻制营造了宏大的氛围。
然后,诗人详细介绍了石鼓的刻制过程、字体特点以及艺术价值。通过“从臣才艺咸第一,拣选撰刻留山阿”等句,展现了石鼓刻制的精细和用心。同时,诗人通过“辞严义密读难晓,字体不类隶与蝌”等句,对石鼓的字体进行了高度评价,认为其独特而难以捉摸。
然而,尽管石鼓如此珍贵,但其命运却多舛。诗人通过“雨淋日灸野火燎,鬼物守护烦撝呵”等句,描绘了石鼓历经风雨、火烤、鬼物守护等磨难,表达了对其命运的担忧。同时,诗人也通过“日销月铄就埋没,六年西顾空吟哦”等句,表达了对石鼓可能被埋没、遗忘的深深忧虑。
最后,诗人通过“方今太平日无事,柄任儒术崇丘轲”等句,表达了对当时社会太平、重视儒术的欣慰之情。同时,他也通过“安能以此尚论列,愿借辩口如悬河”等句,表达了自己对石鼓命运的无奈和期望,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言辞为石鼓争取更多的关注和保护。
表达的情感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石鼓的深厚感情和对历史文化的珍视。诗人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石鼓的雄伟壮观和历经沧桑的历史变迁,表达了对石鼓命运的深深忧虑和对历史文化的敬畏之情。同时,诗人也通过自己对石鼓的珍视和呼吁,表达了对传统文化传承和保护的期望和呼吁。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和历史情怀的佳作。
唐代·韩愈的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
► 韩愈的诗(38篇)〕
唐代:
沈佺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盧家少婦郁金堂,海燕雙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葉,十年征戍憶遼陽。
白狼河北音書斷,丹鳳城南秋夜長。
誰為含愁獨不見,更教明月照流黃。
唐代:
钱起
二月黄莺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阴。
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
阳和不散穷途恨,霄汉长怀捧日心。
献赋十年犹未遇,羞将白发对华簪。
二月黃莺飛上林,春城紫禁曉陰陰。
長樂鐘聲花外盡,龍池柳色雨中深。
陽和不散窮途恨,霄漢長懷捧日心。
獻賦十年猶未遇,羞将白發對華簪。
唐代:
刘禹锡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勢分三足鼎,業複五铢錢。
得相能開國,生兒不象賢。凄涼蜀故妓,來舞魏宮前。
宋代:
苏轼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
歌管樓台聲細細,秋千院落夜沉沉。
唐代:
李商隐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任好风。(任 一作:待)
鳳尾香羅薄幾重,碧文圓頂夜深縫。
扇裁月魄羞難掩,車走雷聲語未通。
曾是寂寥金燼暗,斷無消息石榴紅。
斑骓隻系垂楊岸,何處西南任好風。(任 一作:待)
唐代:
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一路經行處,莓苔見履痕。
白雲依靜渚,春草閉閑門。
過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與禅意,相對亦忘言。
唐代:
刘长卿
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
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
寄身且喜沧洲近,顾影无如白发何。
今日龙钟人共弃,愧君犹遣慎风波。
生涯豈料承優诏,世事空知學醉歌。
江上月明胡雁過,淮南木落楚山多。
寄身且喜滄洲近,顧影無如白發何。
今日龍鐘人共棄,愧君猶遣慎風波。
唐代:
韩翃
仙台初见五城楼,风物凄凄宿雨收。
山色遥连秦树晚,砧声近报汉宫秋。
疏松影落空坛静,细草香闲小洞幽。
何用别寻方外去,人间亦自有丹丘。
仙台初見五城樓,風物凄凄宿雨收。
山色遙連秦樹晚,砧聲近報漢宮秋。
疏松影落空壇靜,細草香閑小洞幽。
何用别尋方外去,人間亦自有丹丘。
唐代:
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
蠟燭有心還惜别,替人垂淚到天明。
唐代: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
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
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
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