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木居士二首”译文及注释
烈火焚烧,洪水冲刷,历经无数个春夏秋冬,
树根像人的头面,树干则像人的身体。
偶然间这棵树被题写为“木居士”,
于是引来无数求福的人们。
它作为神哪里比得上那山沟中的断木,
遇到赏识时也只如同爨下多余的木材。
腐朽蛀虫侵蚀已难以承受刀斧砍伐,
匠人即使再巧妙又能把它怎么样呢?
“题木居士二首”鉴赏
这首诗中,韩愈以“木居士”这一形象作为讽刺对象,深刻揭露了宗教迷信的愚蠢害人之处,并讽刺了那些窃居高位的酒囊饭袋和趋炎附势之人。
诗的前两句“火透波穿不计春,根如头面干如身”描述了“木居士”的前身,即一棵曾历经烈火焚烧、洪水冲刷的老树。这棵树在历经无数春夏秋冬的折磨后,树根扭曲得像人的头面,树干则像人的身体。这样的形象描绘既生动又形象,为后文的讽刺奠定了基础。
接下来两句“偶然题作木居士,便有无穷求福人”则揭示了“木居士”的由来和它所引发的社会现象。这棵树因为偶然间被题写为“木居士”,便引来无数求福的人们。这些人盲目迷信,认为这棵树具有神力,能够赐福于他们。然而,韩愈却通过接下来的诗句对这些人的愚蠢行为进行了深刻的讽刺。
“为神讵比沟中断,遇赏还同爨下馀”两句,诗人进一步揭示了“木居士”的虚伪和可笑之处。它作为神哪里比得上那山沟中的断木呢?遇到赏识时也只不过如同爨下多余的木材罢了。这里,韩愈用对比的手法,将“木居士”与山沟中的断木、爨下多余的木材进行对比,突出了它的虚伪和无用。
最后两句“朽蠹不胜刀锯力,匠人虽巧欲何如”则是对“木居士”的最终命运的描绘。这棵腐朽蛀虫侵蚀的老树,已经难以承受刀斧的砍伐。即使匠人再巧妙,又能把它怎么样呢?这里,韩愈用反问的语气,进一步强调了“木居士”的虚伪和可笑之处,同时也表达了对那些盲目迷信、追求虚名的人的讽刺和批判。
全诗以“木居士”为讽刺对象,通过生动的形象和深刻的讽刺手法,揭示了宗教迷信的愚蠢害人之处,并讽刺了那些窃居高位的酒囊饭袋和趋炎附势之人。这首诗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而且语言平实、顺口流走,堪称韩愈讽喻诗中的佳作。
韩愈简介
唐代·韩愈的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 韩愈的诗(38篇)〕猜你喜欢
秦中吟十首。轻肥(一作江南旱)
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
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
朱绂皆大夫,紫绶或将军。
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
尊罍溢九酝,水陆罗八珍。
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
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
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