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刘长卿的诗 >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唐代]: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译文及注释

一路上经过的地方,青苔上留下了我的足迹。

白云依偎着安静的水洲,春草长满了闲闭的门扉。

雨后我观赏着松树青翠的颜色,随着山势走向水源的尽头。

溪边的花朵与我的禅意相互融合,我面对它们时,心中无需言语。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新脱俗、静谧幽远的隐士生活画卷。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己在寻访南溪常山道人隐居途中所见的自然景色和内心感受生动地呈现出来。

首联“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以诗人的足迹为线索,引出了整个寻访的过程。莓苔上留下的履痕,不仅说明了诗人已经走过这些地方,还暗示了这些地方的幽静和少有人迹。

颔联“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进一步描绘了隐居地的自然景色和宁静氛围。白云依偎着安静的水洲,春草长满了闲闭的门扉,这些意象都充满了静谧和闲适的气息,让人感受到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

颈联“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则通过雨后的松色和随山而行的水源,进一步展现了隐居地的自然之美。雨后的松树更加青翠欲滴,而随山而行的水源则让人感受到一种自然的流动和生机。

尾联“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则将诗人的内心感受与自然景色相融合。溪边的花朵与诗人的禅意相互融合,面对它们时,诗人心中无需言语,这种境界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深热爱,也展现了他内心的宁静和超脱。

表达的情感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人在寻访南溪常山道人隐居的过程中,被这里的自然景色和宁静氛围所吸引,内心充满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赞美。同时,诗人也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内心感受,展现了自己内心的宁静和超脱,表达了一种追求心灵自由和超越世俗的精神境界。

刘长卿简介

唐代·刘长卿的简介

刘长卿

刘长卿(约726 — 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 刘长卿的诗(17篇)

猜你喜欢

石鱼湖上醉歌

唐代元结

漫叟以公田酿酒,因休暇,载酒于湖上,时取一醉。欢醉中,据湖岸,引臂向鱼取酒,使舫载之,偏饮坐者。意疑倚巴丘酌于君山之上,诸子环洞庭而坐,酒舫泛泛然触波涛。而往来者,乃作歌以长之。

石鱼湖,似洞庭,夏水欲满君山青。

山为樽,水为沼,酒徒历历坐洲岛。

长风连日作大浪,不能废人运酒舫。

我持长瓢坐巴丘,酌饮四坐以散愁。


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唐代孟浩然

林卧愁春尽,开轩览物华。

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

金灶初开火,仙桃正发花。

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


新嫁娘词三首

唐代王建

邻家人未识,床上坐堆堆。

郎来傍门户,满口索钱财。

锦幛两边横,遮掩侍娘行。

遣郎铺簟席,相并拜亲情。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集灵台·其一

唐代张祜

日光斜照集灵台,红树花迎晓露开。

昨夜上皇新授箓,太真含笑入帘来。


寄全椒山中道士

唐代韦应物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独不见

唐代沈佺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赠阙下裴舍人

唐代钱起

二月黄莺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阴。

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

阳和不散穷途恨,霄汉长怀捧日心。

献赋十年犹未遇,羞将白发对华簪。


蜀先主庙

唐代刘禹锡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春宵

宋代苏轼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

唐代李商隐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任好风。(任 一作: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