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后登城眺望”译文及注释
清明时节过后,景色更加明媚,远处的云山仿佛带着一种傲视天下的气势矗立在前方。花儿们依旧如往年般绚烂开放,仿佛未曾改变,而城市中家家户户的炊烟袅袅升起,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新气象。
广阔的草地上,绿意盎然,没有一寸空地不被春色所覆盖。江水悠悠地流淌,最终与远处的天空合为一体,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江。
我站在这里,心中不禁涌起对远方的思念,长安啊,你在何方?我遥望着夕阳落下的方向,仿佛能在那里找到你的踪迹。
“清明后登城眺望”鉴赏
这首诗以清明后的晚景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远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远方故乡的深深思念。首联“风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以宏大的视角开篇,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中间两联则通过“百花”、“万井”、“草色”、“江流”等意象,进一步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隐含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憧憬。尾联“长安在何处,遥指夕阳边”则直接点出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将个人的情感与广阔的自然景象相融合,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深沉而动人。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的个人经历或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在古代,许多文人墨客都有远离家乡、游历四方的经历,他们在旅途中常常会触景生情,写下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的诗作。这首诗很可能就是诗人在清明时节过后,面对眼前的美景,心中涌起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从而创作而成的。
作者介绍:
由于这首诗并未明确标注作者姓名,因此无法给出确切的作者介绍。然而,从诗歌的风格和意境来看,它很可能是出自一位具有深厚文学功底和丰富人生阅历的文人墨客之手。这位诗人可能是一位热爱自然、关注内心世界的诗人,他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邃的情感,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幅生动而感人的画面,让我们在品味诗歌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他内心的世界和情感。
刘长卿简介
唐代·刘长卿的简介

刘长卿(约726 — 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 刘长卿的诗(1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