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改诗赠父亲”译文及注释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这两句诗气势雄伟、铿锵有力,直抒胸臆地表达了诗人毛泽东少年时的壮志豪情。他立下志向要走出家乡,去外面的世界求学、闯荡,并且立下了不取得成就便不回来的誓言。这种决绝的态度,彰显了他求学的坚决和志向的高远。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后两句诗则将意境进一步升华,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死的豁达态度。他认为,死后埋葬在何处并不重要,因为人生到处都是可以安息的地方,就像那秀丽的山河一样,无处不青山。这种超越地域限制的生死观,体现了诗人胸怀天下的广阔胸襟。
“七绝·改诗赠父亲”鉴赏
这首诗《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是毛泽东于1910年秋天离开家乡韶山,走向外面更广阔的世界时所作。当时,他目睹了国力衰败、民不聊生的惨况,深感忧国忧民,于是立志要走出家乡去实现更大的理想。这首诗就是他在临行前,夹在父亲每天必看的帐簿里,以作告别之用的。
全诗表达的意思
全诗通过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了诗人毛泽东少年时的壮志豪情和对于未来的坚定信念。他立志要走出家乡去求学、闯荡,不取得成就便不回来;同时,他也表达了对于生死的豁达态度,认为人生到处都是可以安息的地方。整首诗充满了积极向上的力量和对于未来的无限憧憬,是毛泽东早期革命思想的重要体现。
综上所述,《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不仅是一首优美的七言绝句,更是一篇表达诗人壮志豪情和革命信念的佳作。它以其鲜明的思想、雄伟的气势和铿锵有力的语言,激励着后人不断追求进步、勇攀高峰。
毛泽东简介
近现代 ·毛泽东的简介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战略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
...〔► 毛泽东的诗(5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