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西斋书事”译文及注释
石榴花与绿叶相映,尚未完全绽放,它们静静地等待着时机的到来。此时,槐树的影子在地面投下深沉的轮廓,预示着一场雨即将来临。这个小院地处偏僻,少有人迹,显得格外清幽。庭院中,布满了鸟儿留下的足迹,这些足迹印在了覆盖着青苔的地面上,更添了几分岁月的痕迹和自然的野趣。
“夏日西斋书事”鉴赏
景物描绘:诗中通过“榴花映叶未全开”描绘了初夏时节石榴花的娇羞与期待,与绿叶相衬,既展现了生命的活力,又蕴含着未来的希望。而“槐影沉沉雨势来”则预示了天气的变化,槐树的影子加深了画面的层次感,同时营造出一种压抑而又期待雨来的氛围。
空间感与静谧:“小院地偏人不到”一句,直接点出了小院的位置偏僻和少有人打扰的特点,这为整首诗奠定了宁静而深远的基调。小院成为了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一片净土。
自然与生命的交融:“满庭鸟迹印苍苔”是诗中的点睛之笔,它不仅展现了鸟儿在庭院中自由活动的场景,也通过鸟迹与苍苔的结合,表达了自然生态的和谐共生。鸟儿的足迹在青苔上留下印记,仿佛是大自然无声的记录者,记录着岁月的流转和生命的更迭。
情感与意境: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营造出一种静谧、幽远而又略带忧郁的意境。诗人似乎在借小院之景,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小院的偏僻与宁静,或许正是诗人所向往的生活状态;而榴花的未全开、槐影的沉沉、鸟迹印苍苔等细节,则透露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敏感捕捉和对生命之美的深刻感悟。
司马光简介
宋代·司马光的简介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 司马光的诗(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