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缪岛云的诗 > 登天都峰

登天都峰

[唐代]:缪岛云

盘空千万仞,险若上丹梯。

迥入天都里,回看鸟道低。

他山青点点,远水白凄凄。

欲下前峰暝,岩间宿锦鸡。


“登天都峰”译文及注释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而又险峻的山景,同时融入了诗人的观察与感受,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向往自然之美的情怀。

山峰高耸入云,仿佛有千万仞之高,攀登它就像是在攀登通往仙境的红色阶梯,极其险峻。当我深入这天都峰的内部,回望来时之路,那些曾经看似险峻的鸟道(指狭窄陡峭的山路)现在却显得如此低矮。远望四周,其他山峰青翠点点,宛如点点墨迹洒落天际;远处的水流则泛着白光,带着一丝凄清之美。天色渐暗,想要下山已是不可能,于是我决定在岩石间宿营,或许还能有幸与锦鸡为伴。

“登天都峰”鉴赏

雄浑壮丽的自然景象:首联“盘空千万仞,险若上丹梯”直接描绘了山峰的高耸与攀登的艰难,用“千万仞”和“上丹梯”两个夸张的词语,将山峰的雄伟与攀登的艰险表现得淋漓尽致。颔联“迥入天都里,回看鸟道低”则通过“迥入”与“回看”两个动作,将诗人的视角从攀登过程中拉高至山顶,再回望来路,形成强烈的对比,凸显了山峰的险峻与自身的成就感。

远近结合的视觉盛宴:颈联“他山青点点,远水白凄凄”运用了远近结合的手法,将远处的青山与更远处的白水相映衬,青白相间,色彩鲜明而又不失和谐。同时,“青点点”与“白凄凄”又赋予了这些自然景物以生命力和情感色彩,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传神。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尾联“欲下前峰暝,岩间宿锦鸡”则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界的亲密接触。在天色已晚、无法下山的情况下,诗人选择在岩石间宿营,并期待与锦鸡为伴。这一选择不仅体现了诗人的豁达与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也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力,将一幅壮丽而又险峻的山景展现在读者面前,同时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与哲思,使得整首诗既具有视觉上的冲击力,又具有深刻的内涵和意境。

缪岛云简介

唐代·缪岛云的简介

缪岛云诗作数量:缪岛云是唐代诗人中歌咏黄山最多的人,他的诗作多刻在黄山绝壁之上,至清代仍能从石壁上读到他的诗作。据记载,他的流传至今的黄山诗共有十首,均见于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成书的《黄山志》中,而《全唐诗》中并未收录。 作品风格:缪岛云的诗作尚奇险,如“四五片霞生绝壁,两三行雁过疏松”、“抛芥子降颠狒狒,折杨枝洒醉猩猩”等句,都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学功底。他的诗作不仅描绘了黄山的壮丽景色,还寄托了他对人生、自然的深刻感悟。 代表作品:《黄山怀古》、《仙僧洞》、《汤泉》、《仙石桥》以及《望黄山诸峰》等,都是他的代表作。其中,《望黄山诸峰》一诗更是对黄山景色的总述,展现了他对黄山的深厚情感和独特见解。 ...〔► 缪岛云的诗(1篇)

猜你喜欢

七绝·改诗赠父亲

近现代 毛泽东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夏日西斋书事

宋代司马光

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

小院地偏人不到,满庭鸟迹印苍苔。


心在山东身在吴

元代施耐庵

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

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汾上惊秋

唐代苏颋

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

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


清明后登城眺望

唐代刘长卿

风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

百花如旧日,万井出新烟。

草色无空地,江流合远天。

长安在何处,遥指夕阳边。


夜直

宋代王安石

金炉香尽漏声残,翦翦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干。


登天都峰

唐代缪岛云

盘空千万仞,险若上丹梯。

迥入天都里,回看鸟道低。

他山青点点,远水白凄凄。

欲下前峰暝,岩间宿锦鸡。


再游玄都观

唐代刘禹锡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