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直

[宋代]:王安石

金炉香尽漏声残,翦翦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干。


“夜直”译文及注释

金炉中的香已经烧尽,漏壶的水也快要滴完,夜晚即将过去。此时,一阵阵轻微的寒风袭来,让人感到阵阵寒意。春天的景色本是美好而令人愉悦的,但此刻却似乎故意撩拨人心,让人无法入眠。月光悄悄移动,将花儿的影子投射在栏杆之上,更添了几分孤寂与清冷。

“夜直”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春夜难眠的场景,通过金炉香尽、漏声残、轻风寒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郁的氛围。诗人巧妙地将春色与人的情感相结合,用“春色恼人眠不得”一句,将春天的美好与内心的烦躁相对比,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同时,月移花影上栏干的描绘,又增添了几分诗意与美感,使得整首诗在情感与意境上都达到了较高的境界。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的个人经历或情感状态有关。在古代,许多文人墨客都善于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与心境。这首诗很可能就是诗人在某个春夜,因思念亲人、朋友或某种难以言说的情感而难以入眠时所作。诗人通过描绘春夜的景色与自己的心境,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内心烦恼的无奈。 作者介绍:

这首诗的作者为王安石,他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王安石在文学上具有很高的成就,他的诗歌风格独特,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他善于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人生哲理以及情感世界。这首《春夜》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魅力与人格魅力。

王安石简介

宋代·王安石的简介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王安石的诗(40篇)

猜你喜欢

七绝·改诗赠父亲

近现代 毛泽东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夏日西斋书事

宋代司马光

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

小院地偏人不到,满庭鸟迹印苍苔。


心在山东身在吴

元代施耐庵

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

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汾上惊秋

唐代苏颋

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

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


清明后登城眺望

唐代刘长卿

风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

百花如旧日,万井出新烟。

草色无空地,江流合远天。

长安在何处,遥指夕阳边。


夜直

宋代王安石

金炉香尽漏声残,翦翦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干。


登天都峰

唐代缪岛云

盘空千万仞,险若上丹梯。

迥入天都里,回看鸟道低。

他山青点点,远水白凄凄。

欲下前峰暝,岩间宿锦鸡。


再游玄都观

唐代刘禹锡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