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译文及注释
这首诗是一首借物言志的佳作,通过对某种植物的描绘,寄托了作者的高洁情操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追求。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译文:
一条小径两旁树木森然,带来四周一片清凉,那残留的阴凉与余韵似乎久久不愿离去。人们怜爱它生来就有的挺直枝干,虽然显得清瘦,但它自我期许,即便年老也会更加刚强。它愿意与那些低矮的草木一同承受雨露的滋养,最终却能像松柏一样,历经冰霜而不倒。烦请君上珍惜它的根株,因为它有着不凡的潜力,我希望能用它来制作乐器,让伶伦(古代乐官)用它来演奏出凤凰般的天籁之音。
“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鉴赏
借物言志,寓意深远:全诗以植物为喻,通过对其生长环境、形态特征及品质的描绘,寄托了作者对于高洁、坚韧、不屈不挠精神的赞美与追求。这种借物言志的手法,使得诗歌意蕴深远,引人深思。
形象生动,情感真挚:“一径森然四座凉”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植物带来的清凉感受,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清新的氛围。“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材老更刚”则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赋予了植物以人的品格和情感,使其形象更加鲜明,情感更加真挚。
对比鲜明,突出主题:“会与蒿藜同雨露,终随松柏到冰霜”通过对比手法,将植物与低矮的草木和坚韧的松柏进行对比,突出了其既能随遇而安又能坚韧不拔的品质。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更好地突出了主题。
结尾寄寓,希望深远:“烦君惜取根株在,欲乞伶伦学凤凰”以祈愿和寄托的方式结尾,表达了作者对于植物未来命运的关切和期望。他希望人们能够珍惜这种植物的根株,并期待它能够被用来制作乐器,演奏出美妙的音乐。这种结尾不仅为诗歌增添了浪漫色彩,也寄托了作者对于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植物的描绘和赞美,展现了作者高洁的情操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追求。其借物言志的手法、生动的形象描绘、鲜明的对比以及深远的寄寓都使得这首诗成为了一首优秀的咏物诗。
王安石简介
宋代·王安石的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王安石的诗(40篇)〕猜你喜欢
紫毫笔
紫毫笔,尖如锥兮利如刀。
江南石上有老兔,吃竹饮泉生紫毫。
宣城之人采为笔,千万毛中拣一毫。
毫虽轻,功甚重,管勒工名充岁贡。
君兮臣兮勿轻用,勿轻用,将何如。
愿赐东西府御史,愿颁左右台起居。
搦管趋入黄金阙,抽毫立在白玉除。
臣有奸邪正衙奏,君有动言直笔书。
起居郎,侍御史,尔知紫毫不易致。
每岁宣城进笔时,紫毫之价如金贵。
慎勿空将弹失仪,慎勿空将录制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