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名句 > 王安石的名句 > 不畏浮云遮望眼

不畏浮云遮望眼

出自宋代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不畏浮云遮望眼”译文及注释

我登上了飞来峰上的高塔,听人说清晨鸡鸣时从这儿能看到太阳升起。 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

“不畏浮云遮望眼”鉴赏

这首诗是诗人三十来岁时的作品,写他登飞来峰时的所见所感。

诗人登上飞来峰上的千寻塔,鸡鸣时看见红日冉冉升起;诗人遥望远方,并不担心视线被白云遮挡,因为自己正站在塔的最高处。

本诗的前两句,写飞来峰和千寻塔的概貌。飞来峰原来就高峻陡险,且在这高高的峰颠上还有千寻高塔,诗人所处位置之高自可想而知了。通过誇张的手法,显现高远开阔的眼界。山高、塔高,所见则远,不仅水光潋滟的西湖可以尽收眼底,滔滔入海的钱塘江也隐约可见。由钱塘江入海,又自然地联想到海上日出的宏伟景象。诗人没有亲眼看见,所以用「闻说」。鸡鸣日出本是从前日常生活常见的现象,但在古人的诗歌中往往带有神话的色彩。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李白说:「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在《天台》一诗中,孟浩然更说:「鸡鸣见日出,常与仙人会。」王安石登高远眺,自然想起了古人关于海日天鸡的诗句,引出美妙的遐想。

第三、四句表现了诗人由登临的欢愉心情,进一步生出积极奋斗的雄心壮志,希望有一天能施展他经世济民的才华。「身在最高层」,浮云已是飘游脚下之物,自然不能阻碍他的视线;心在最高层,则小人琐碎纷杂的閒言,亦自然不能扰乱他的改革方向。由此可以看出这位年青政治家的抱负和自信。古人常用「浮云蔽日」表达自己政治见解不被皇帝采纳,反受小人的陷害。而王安石的诗却是胸怀豪壮,表达出不怕艰难,勇往直前的坚定立场和信心。

《登飞来峰》把眼前的景物、自己的感受和前人的诗句,交织在一起,抒发了自己报国的情怀,施展抱负的决心,意旨深远。「浮云」一语,固然可以专指当时王安石所处的政治环境,但亦可以看作生活道路上的障碍,还可以比喻一切蒙蔽真理的事物。诗人在这首诗带出的,是富有哲理的主题。

王安石简介

宋代·王安石的简介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王安石的诗(40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