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谁?
- 《读后感》
- 2024-12-23 10:45:14
图书作者与内容简介
作者汤姆.罗伯.史密斯,在2009年,以《第44个孩子》(Chiid44)三部曲成为全球畅销小说家。
叙述主角丹尼尔面临了人生中最离奇的事件, 本以为结婚30年的父母,幸福退休乡间,生活幸福美满,这时看似美好的一切却在两通电话彻底颠覆他的世界。父亲泣不成声地说母亲的情况很不好、已经住进精神病院。而母亲更指控父亲所说的全是谎言,完全都是设计好的阴谋。夹在挚爱的父母之间,不知该相信谁。
我的观点

这本书大致分成四个部份,开头部份爸妈的两通电话、过程部份蒂尔德(丹尼尔的妈妈)叙述事情的经过、转折部份丹尼尔背叛他妈、丹尼尔回瑞典寻找真相、结尾部份蒂尔德康复。过程部份採倒叙的手法,蒂尔德从四月刚到农场的时间点讲起。这本书非常有特色,至少有以下:
1充满悬疑,引人好奇。
书中一开始便从爸妈的两通电话展开序幕:"爸爸先是打电话来说妈妈精神病发作,让丹尼尔满怀疑惑,回到公寓后,丹尼尔开始细读母亲过去五个月来的电子邮件,看是否遗漏什么细节,爸妈今年四月搬去瑞典,开始了他们的退休生活,母亲经常写信给我,几个星期过去后信开始越写越短,我认为是好事,一定是妈安顿下来,投入生活而少了写信的心思,他的最后一 封信只写着:『丹尼尔!』……。正当丹尼尔准备前往瑞典时,手机响了,妈说『你爸告诉你的件事都是假的。我没疯,不需要看医生,……』,爸妈的两通电话后,妈妈从精神病院逃离,来伦敦找丹尼尔,这时丹尼尔忽然想到,最后一 封信写着:『丹尼尔』,在脑海里,这听起来开始像是求救。"
才刚翻开来没多久,作者就让故事听起来疑神疑鬼,令人充满悬疑,让我越来越对这本书产生好奇。
2带出社会中不同族群的文化冲击
"开着车来到瑞典,我(丹尼尔的妈妈)既兴奋又害怕,这么多年后,重新以这片土地为家,责任路在我的肩膀,克里斯(丹尼尔的爸爸),一句瑞典文化也不会说,对于瑞典文化也只有粗浅的认识。我是两种文化间的桥梁,他是外国人,身份明确。而我呢?我是外国人还本国人?不是英国人也不是瑞典人,是自己国家外的人,我在那里叫做什么呢?『异地人!』蒂尔德其实是生长在瑞典,但生活在英国,而瑞典社会还是把我当外人看,一个在自己故乡的外……。"
这是其中一小段在叙述文化冲击的议题。作者还在书里用很简单的几句,告诉我们种族歧视仍然很严重,白人黑人等社会问题。
3虚实相间,启发读者思考
蒂尔德把关于在一九六三年的往事,告诉丹尼尔,而这些如此奇怪的事件,让丹尼尔自己怀疑起:"这真的是我认识的爸妈吗?"作者把这里写得令人疑惑,让人来不及理清思绪,但这些只是后文的伏笔,一直看到最后,才发现这惊人的真相。而让书显示出令人出乎意料和惊悚悬疑的效果。
读完丹尼尔母亲所叙述的事情后,我便以为作者写的妈妈是好人,爸爸和其他嫌犯是坏人,但我没想到丹尼尔答应她妈去警局报案,结果他却带他妈去医院。让人意想不到!
作者让读我一路猜测到最后,才找到解答。书中有太多事实和谎言,这界线是如此的模糊,看到最后我才明白,主角的母亲还真的是精神病患者,而她所说五个月来农场的事情真假参半。
书中主角该相信母亲或父亲的两难心情,也是作者曾有过的煎熬。相信与不相信,在亲情下,又该如何呢?在日常生活中一定会有很多时候,同样一件事情,爸爸叫自己这样做,妈妈却叫自己要那样处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样的情况越来越多,虽然爸妈的想法不一,但最终目的却是一样的。这本书把这样的状况扩大话,虽然这故事是虚构的,不过让人觉得非常真实!是很好看的悬疑推理小说!
本文由作者笔名:古诗词鉴赏于 2024-12-23 10:45:14发表在本站,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enshanshuhai.com/duhougan/9663.html
相关文章
- 1. 学校学万事
- 2. 烽火下的人性抗争与和平幼苗
- 3. 心之诗
- 4. 真相所带来的震撼
- 5. 晨读十分钟:成长故事集
- 6. 如何在人生逆境中"逆进"
- 7. 从日本三代家庭的困境,看家庭教育的重要
- 8. 帝国边陲的美丽岛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