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爱原文及翻译注释
- 《文言文》
- 2024-07-17 11:28:58
兼爱原文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
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
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
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
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
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
此所谓乱也。
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
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
是何也?皆起不相爱。
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
盗爱其室,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贼爱其身,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身。
此何也?皆起不相爱。
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
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
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
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
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
犹有盗贼乎?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有亡。
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有亡。
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
兼爱译文
圣人以治理天下为己任,必须了解混乱产生的根源,才能有效治理;如果不知道混乱的起因,就无法治理。这就像医生治疗病人的疾病一样,必须知道疾病产生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如果不了解病因,就无法治疗。治理国家的道理也是如此,必须知道社会动乱的根源,才能平息;如果不知道动乱的起因,就无法平息。因此,作为以治理天下为己任的圣人,不能不仔细考察动乱的根源。
那么,动乱的根源是什么呢?答案是“不相爱”。比如,臣子不孝顺君王、子女不孝顺父母,这些都是因为人们只爱自己而不爱他人,为了自身的利益而损害了他人的利益。同样,父亲不爱子女、兄长不爱弟弟、君王不爱臣民,也会导致家庭和社会的混乱。甚至盗贼的出现,也是因为人们只爱自己的家室、身体,而不顾及他人的利益。大夫之间的家族纷争、诸侯之间的国家战争,也都是因为各自只爱自己的家族和国家,而不顾及他人的利益。
然而,如果天下之人都能兼相爱,像爱自己一样爱别人,那么不孝不慈的行为就会消失。因为人们会视他人的父亲、兄长、君主如同自己的亲人,自然就不会做出损害他们利益的事情。同样,盗贼也会消失,因为人们会视他人的家室、身体如同自己的,自然不会去偷窃或伤害。大夫之间、诸侯之间也会因为相互关爱而避免纷争和战争。
因此,墨子认为,如果天下之人都能兼相爱,那么国家之间就不会相互攻打,家庭之间就不会相互扰乱,盗贼也会消失,君臣父子之间都能孝顺慈爱,这样天下就会得到治理。所以,作为以治理天下为己任的圣人,怎么能不禁止恶行而劝导人们相爱呢?天下之人如果都能兼相爱,那么社会就会安定;如果相互厌恶,那么就会陷入混乱。因此,墨子强调,不可以不劝导人们相爱。
兼爱赏析
这段文字是墨子“兼爱”思想的重要阐述。墨子认为,社会动乱的根源在于人们之间的不相爱,即自私自利、只顾自己的利益而不顾及他人的利益。为了消除这种动乱,他提出了“兼爱”的主张,即要求人们像爱自己一样爱别人,不分亲疏贵贱地关爱他人。这种思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它呼吁人们超越个人利益的局限,关注社会整体的和谐与稳定。
同时,墨子的“兼爱”思想也体现了他对人性深刻的理解和对社会理想的追求。他认为人性本善,人们之所以会做出不道德的行为,是因为受到了不良环境和教化的影响。因此,他希望通过倡导“兼爱”来唤醒人们的良知和道德感,使社会回归到和谐、有序的状态。
兼爱创作背景
墨子生活在战国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不安、战争频仍的时代。各国之间为了争夺土地和人口而不断发生战争,导致百姓流离失所、生灵涂炭。墨子深感这种社会现实的不公和残酷,于是他提出了“兼爱”、“非攻”等主张,希望通过倡导和平、关爱他人的思想来改变社会的现状。这段文字就是他“兼爱”思想的重要体现之一。
兼爱作者介绍
墨子(约公元前476年—约公元前390年),名翟,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一说鲁阳人,一说滕国人。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他主张“兼爱非攻”,提倡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关爱、和平共处;反对战争和暴力,认为战争只会给人民带来痛苦和灾难。同时,墨子还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他在数学、物理、机械等领域都有很高的造诣。他的思想对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由作者笔名:古诗词鉴赏于 2024-07-17 11:28:58发表在本站,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enshanshuhai.com/wenyanwen/8627.html
相关文章
- 1. 和桃源诗序翻译及原文
- 2. 童趣文言文
- 3. 读书要三到翻译和原文
- 4. 醉翁操苏轼原文及翻译
- 5. 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译文赏析
- 6. 触龙说赵太后译文告诉我们的道理
- 7. 丰乐亭记文言文翻译
- 8. 宋玉对楚王问原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