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趣文言文
- 《文言文》
- 2024-10-11 09:33:39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翻译
我回忆自己年幼的时候,能够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视力好到可以看清极其细小的东西,看到细小的东西一定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天蚊子的嗡嗡声如雷般响,我私下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心里这么一想,那成百上千的蚊子,果然就变成了鹤;抬头看着它们,连脖子都变得僵硬了。我又把蚊子留在白色的蚊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边飞边叫,构成一幅青云白鹤的景观,果真像鹤群在青云边上发出叫声一样,这使我感到高兴极了。
我常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花台小草丛杂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聚精会神地仔细观察,把丛草当成树林,把虫蚁当成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成山丘,凹陷的部分当成山沟,我便凭着假想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愉快而又满足。
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看得兴趣正浓时,突然有个庞然大物,像山一样地拔树毁林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就全被它吞掉了。我那时年纪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啊!”了一声,感到害怕;心神安定下来后,捉住癞虾蟆,鞭打了它几十下,把它驱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赏析:
《童趣》是清代文学家沈复创作的一篇散文,选自其自传体散文作品《浮生六记·闲情记趣》。全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总写童年视觉敏锐,喜欢细致地观察事物,常有意想不到的乐趣。第二部分(第2段至篇末),具体叙述童年观察景物的奇趣。这篇散文表现了作者儿时富于想象、幻想的性格特征,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喜爱和留恋之情。
作者以一颗纯真无邪的童心,去观察、想象生活中的种种事物,从中获得“物外之趣”。他观察细致入微,想象奇特丰富,富有童趣。例如,他把夏蚊成雷比作群鹤舞空,把蚊烟比作青云,把蚊子留在蚊帐中比作鹤唳云端,这些想象和联想都富有创意,充满童真童趣。
此外,作者还善于在观察中展开联想和想象,把两个毫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从而创造出一种新的形象。例如,他把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想象成树林、野兽,把土砾凸者、凹者想象成丘、壑,这些想象都富有创造性,使他在观察中获得了更多的乐趣。
整篇文章语言简洁流畅,生动有趣,充满了童真童趣和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热爱之情。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那颗纯真无邪的童心和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本文由作者笔名:古诗词鉴赏于 2024-10-11 09:33:39发表在本站,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enshanshuhai.com/wenyanwen/9532.html
上一篇
如何用诗表示离别的意思
下一篇
为诗之苗裔什么意思
相关文章
- 1. 和桃源诗序翻译及原文
- 2. 童趣文言文
- 3. 读书要三到翻译和原文
- 4. 醉翁操苏轼原文及翻译
- 5. 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译文赏析
- 6. 触龙说赵太后译文告诉我们的道理
- 7. 丰乐亭记文言文翻译
- 8. 宋玉对楚王问原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