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骑红尘妃子笑”译文及注释
这首诗实际上是组合了多个与唐代历史相关的片段,尤其是围绕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奢华生活以及安史之乱的前兆,进行了一种艺术化的描绘。下面是对全诗的译文及赏析:
译文
从长安回望,骊山景致宛如锦绣堆成,山顶上华清宫的千重宫门依次打开。为了博取妃子一笑,不惜快马加鞭,扬起一路红尘,但路上行人只知是紧急公务,却不知这是为贵妃送荔枝而来。
新丰一带绿树丛中卷起黄尘,那是数骑使者从渔阳探听消息匆匆回归。他们在千峰之上演奏着《霓裳羽衣曲》,那舞姿仿佛要舞破中原的安定,直到曲终才缓缓停下。
天下万国都在欢歌庆贺太平盛世,倚天而建的楼殿在月光下格外分明。然而,在这和平的表象下,安禄山在宫中胡乱起舞,他的笑声随风飘过重重山峦,预示着即将到来的危机。
“一骑红尘妃子笑”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唐玄宗与杨贵妃的奢华生活与安史之乱的前兆,表达了诗人对唐朝由盛转衰的深刻感慨。前半部分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等句,生动刻画了唐玄宗为博取杨贵妃欢心而不惜劳民伤财的荒唐行为,同时也隐含了对统治阶级奢侈无度、不顾民生的批判。 后半部分则通过“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等句,预示了安史之乱的即将爆发。安禄山的“乱拍”与“笑声”,与前面的“霓裳一曲千峰上”形成了鲜明对比,既展现了盛世之下的暗流涌动,也暗示了即将到来的动荡与不安。 全诗以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将唐朝的繁华与危机并置,表达了诗人对唐朝由盛转衰的无奈与感慨,同时也寄寓了对历史兴亡的深刻思考。在华丽的辞藻背后,透露出的是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与忧虑。杜牧简介
唐代·杜牧的简介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 杜牧的诗(3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