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名句 > 杜牧的名句 > 青山隐隐水迢迢

青山隐隐水迢迢

出自唐代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青山隐隐水迢迢”译文及注释

青山隐隐约约,流水悠悠迢迢。江南已入深秋草木凋落。

月光下扬州二十四桥的妩媚夜晚,不知你又在何处教美人唱曲吹箫。

“青山隐隐水迢迢”鉴赏

一、杜牧曾于唐文宗大和七年(八叁叁)至九年在扬州淮南节度使牛僧孺幕中任职。这首诗是他离开扬州后所写。韩绰,生平不详。判官是唐代节度使、观察使府中掌管文书事务的官。作品流露了诗人对扬州繁华旖旎风光的眷恋,抒发了对留在扬州的老友韩绰的怀念之情。

二、首句从大处落墨,化出远景:青山逶迤,隐于天际,绿水如带,迢递不断。「隐隐」和「迢迢」这一对叠字,不但画出了山清水秀、绰约多姿的江南风貌,而且隐约暗示着诗人与友人之间山遥水长的空间距离,那抑扬的声调中彷彿还荡漾着诗人思念江南的似水柔情。其中诗人记忆最美的印象则是在扬州「月明桥上看神仙」(张祜《纵游淮南》)的景致。更何况当地名胜二十四桥上还有神仙般的美人可看呢?「玉人」,既可藉以形容美丽洁白的女子,又可比喻风流俊美的才郎。诗人本是问候友人近况,却故意用取笑的口吻与韩绰调侃,问他当此秋尽之时,每夜在何处教妓女歌吹取乐。这样,不但韩绰风流倜傥的才貌依稀可见,两人亲昵深厚的友情得以重温,而且调笑之中还微微流露了诗人对自己「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的感喟,从而使此诗平添了许多风韵。

创作背景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宫》选自《全唐诗》卷五百二十二。

《寄扬州韩绰判官》是杜牧离开扬州后,寄赠韩绰之作。诗中抒发了作者对旧日扬州和故友的思念之情。韩绰与杜牧都是淮南节度使幕中同僚,二人喜作狎邪游,诗中但言扬州景物,不着人事,可见二人相得之处。

杜牧简介

唐代·杜牧的简介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 杜牧的诗(35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