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译文及注释
墙角有几枝梅花,正冒着严寒独自盛开。
远远的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因为有梅花的幽香传来。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鉴赏
梅花与松、竹并称「岁寒三友」,经冬不谢。这首诗描写的正是梅花不畏严寒的风骨。在万木萧索的冬天,百花枯萎,惟有梅花不畏霜雪严寒,吐蕊开放,一枝独秀。墙角开了一簇洁白的梅花,远远看上去好似一堆白雪,但有一缕缕淡淡的清香向诗人袭来,便知它不是雪而是梅花了。 诗的头两句写梅花孤独的处境。它并没有生长在惹人注目的「中庭」,而是偏处院中一隅的「墙角」。「凌寒」一句,显示了诗人对梅花高度颂扬。末二句写梅花的色和香。诗人用「雪」来衬托「梅」,雪是高洁的,但梅花除了具有雪一般的高洁以外,还具有雪所没有的芳香的特质。这梅花不仅凌寒吐艳,而且在严寒中送出淡淡的香气。由于梅花「不是雪」,严寒既压不倒梅花的色,也压不倒梅花的香,因此更突出了它「凌寒」的傲骨。古人常以梅花比喻那遗世独立、孤芳自赏的高士;故有人认为,「凌寒独自开」的梅花,是诗人对自己不同流俗的人格的写照。 南朝苏子卿有《梅花落》诗:「庭前一树梅,寒多未觉开。只言花似雪,不悟有香来。」王安石将他的诗意倒转,构思更为巧妙,语言也更工整。诗人继承前人而又独出新意,可谓善于学习。王安石简介
宋代·王安石的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王安石的诗(4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