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名句 > 苏轼的名句 > 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出自宋代苏轼的《书戴嵩画牛

蜀中有杜处士 ,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耕当问奴,织当问婢”译文及注释

四川境内有个姓杜的隐士,爱好书画,他珍藏的书画作品有成百件。有一幅戴嵩画的《牛》,他特别喜爱,用锦囊盛起来,用玉石作画轴,经常随身携带着。

有一天晾晒书画,一个牧童看到了这幅画,拍手大笑说:“这画上画的是角斗的牛呀。牛在角斗时力量集中在角上,尾巴夹在两条后腿中间,但这幅画却画成牛摇着尾巴斗角,画错了啊!”隐士笑了,认为牧童说得对。

有句古话说:“耕地应当去问种庄稼的农民,织布应当去问纺纱织布的婢女。”这句话是不可改变的。

“耕当问奴,织当问婢”鉴赏

本文通过一个牧童指出大画家戴嵩画牛失误的故事,告诉我们: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象,也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同时,也强调了艺术创作要尊重现实、尊重生活的重要性。

文章开篇介绍了杜处士对书画的热爱和珍藏,特别是他对戴嵩《牛》画的喜爱,为后文牧童指出画作错误埋下了伏笔。接着,通过牧童看到画作后的大笑和指正,揭示了画作中的错误,同时也展现了牧童对牛的生活习性的熟悉和了解。杜处士对牧童指正的反应,则体现了他的谦逊和开明,他没有因为牧童的身份而轻视其意见,而是虚心接受并认可了牧童的看法。

文章结尾处引用了古语“耕当问奴,织当问婢”,强调了从实际出发、尊重现实的重要性。这句话不仅是对牧童指正画作的肯定,也是对艺术创作和生活实践关系的深刻揭示。它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从实际出发,尊重事实,不能凭空想象或迷信权威。

全文表达的意思

全文通过讲述杜处士珍藏戴嵩画作《牛》并被牧童指正的故事,强调了艺术创作要尊重现实、尊重生活的重要性,同时也体现了从实际出发、尊重事实的态度和谦逊开明的精神。它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以事实为依据,不能凭空想象或迷信权威,要从客观实际出发去认识和解决问题。

苏轼简介

宋代·苏轼的简介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苏轼的诗(188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