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施耐庵的诗 > 心在山东身在吴

心在山东身在吴

[元代]:施耐庵

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

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心在山东身在吴”译文及注释

我的心虽然在遥远的山东,但我的身躯却羁留在吴地,如同漂泊无定的蓬草,在江湖之间随波逐流,只能徒然地叹息和感慨。将来如果有朝一日我能够实现自己凌云般的壮志,那么我敢说,就连历史上的黄巢也不算是什么真正的男子汉大丈夫。

“心在山东身在吴”鉴赏

情感表达:此诗开篇即以“心在山东身在吴”直抒胸臆,表达了宋江虽身处异地(吴地,即今天的江苏、浙江一带),但心系故土(山东郓城)的深情与无奈。接着“飘蓬江海谩嗟吁”一句,以“飘蓬”自喻,形象地描绘了自己如浮萍般漂泊无定的生活状态,以及由此而生的无尽感慨与叹息。

壮志豪情:“他时若遂凌云志”一句,笔锋一转,由眼前的困境转向未来的憧憬,展现了宋江内心深处不甘平庸、渴望成就一番大业的雄心壮志。“凌云志”三字,气势磅礴,寓意高远,表达了宋江对于个人价值实现的强烈渴望。

历史典故:“敢笑黄巢不丈夫”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通过对比历史上的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宋江表达了自己对于英雄人物的看法和自我评价。黄巢是唐代末年的农民起义领袖,曾一度攻占长安,建立大齐政权,虽然最终失败,但其反抗精神却为后人所称道。宋江在这里敢于“笑”黄巢“不丈夫”,一方面是对自己能力的自信,认为自己将来若有机会,定能成就一番比黄巢更为辉煌的事业;另一方面,也是对传统英雄观的一种挑战和超越,体现了宋江独特的价值观和人生追求。

艺术特色:整首诗语言质朴而富有力量,情感真挚而深沉,通过对比与象征等修辞手法,生动地展现了宋江复杂的内心世界和坚定的理想信念。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水浒传》作为一部英雄传奇小说的独特魅力,即通过塑造一系列个性鲜明、充满豪情壮志的英雄形象,来传达作者对于正义、勇敢、自由等人类共同价值的追求和赞美。

施耐庵简介

元代·施耐庵的简介

施耐庵

施耐庵,元末明初的文学家,本名彦端,汉族,今江苏兴化人。博古通今,才气横溢,举凡群经诸子,词章诗歌,天文、地理、医卜、星象等,一切技术无不精通,35岁曾中进士,后弃官归里,闭门著述,与门下弟子罗贯中一起研究《三国演义》《三遂平妖传》的创作,搜集整理关于梁山泊宋江等英雄人物的故事,最终写成“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施耐庵于元延祐元年(1314年)中秀才,泰定元年(1324年)中举人,至顺二年(1331年)登进士不久任浙江钱塘县尹。施耐庵故里江苏兴化新垛乡施家桥村有墓园、纪念馆,有《施氏家薄谱》存世。

...〔► 施耐庵的诗(4篇)

猜你喜欢

心在山东身在吴

元代施耐庵

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

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再游玄都观

唐代刘禹锡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七绝·改诗赠父亲

近现代 毛泽东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夏日西斋书事

宋代司马光

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

小院地偏人不到,满庭鸟迹印苍苔。


汾上惊秋

唐代苏颋

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

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


清明后登城眺望

唐代刘长卿

风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

百花如旧日,万井出新烟。

草色无空地,江流合远天。

长安在何处,遥指夕阳边。


夜直

宋代王安石

金炉香尽漏声残,翦翦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干。


登天都峰

唐代缪岛云

盘空千万仞,险若上丹梯。

迥入天都里,回看鸟道低。

他山青点点,远水白凄凄。

欲下前峰暝,岩间宿锦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