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名句 > 毛泽东的名句 > 乌蒙磅礴走泥丸

乌蒙磅礴走泥丸

出自近现代毛泽东的《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乌蒙磅礴走泥丸”译文及注释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乌蒙磅礴走泥丸”鉴赏

这首诗首联开门见山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是全诗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颔联以点带面地描绘了“腾越五座岭”和“疾跨乌蒙山”两幅“长征图”,通过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展现了红军面对险峻山岭时的英勇无畏和乐观精神。颈联则以点带面描绘了“巧渡金沙江”和“强渡大渡河”两幅“长征图”,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表现了红军在艰苦环境中的豪情壮志和胜利喜悦。尾联描述了长征最后的历程,写出了战士们翻越雪山后的欢快心情,以及对胜利即将到来的欢欣鼓舞。

全诗构思巧妙,语言凝练,意境深远。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红军长征的艰难历程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红军已经攻占腊子口,即将翻越六盘山。在长征即将胜利结束前不久的途中,作为红军的领导人的毛泽东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这首诗是对红军长征历程的生动描绘和革命精神的热情颂扬。

表达的感情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红军不怕艰难险阻、英勇顽强地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赞美和敬仰。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革命胜利即将到来的欢欣鼓舞和乐观主义精神。全诗充满了对红军战士的崇敬和热爱,以及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必胜信心。

综上所述,《七律·长征》是一首具有深刻历史意义和文学价值的诗歌作品。它不仅是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见证,也是毛泽东诗歌艺术的杰出代表。通过这首诗歌,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红军长征的艰难历程和革命精神,也可以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诗人对革命事业的热爱和对红军战士的崇敬。

毛泽东简介

近现代·毛泽东的简介

毛泽东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战略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

...〔► 毛泽东的诗(54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