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

[唐代]:杜甫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

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


“立春”译文及注释

春天来临,春盘里摆放着细嫩的时令蔬菜,让人忽然想起京城梅花盛开的时节。

高高的宫门边,春盘由宫女们用洁白如玉的手托出,纤细的手指间传递着绿色的春菜。

此刻的我,却远在巫峡,面对着寒江,无法亲眼看到那梅花盛开的景象,只能徒增伤感。作为杜陵的远客,我心中的悲伤难以抑制。

自己的未来尚不可知,归处何方仍是未知数,于是呼唤儿子找来纸张,题写一首诗来抒发内心的情感。

“立春”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日里春盘与生菜的细节,引发了诗人对往昔京城生活的回忆。首联“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以春日的景象为引子,自然过渡到对京城的怀念。春盘与生菜,是春天的象征,也是节日的习俗,它们触动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思念。

颔联“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进一步描绘了京城生活的繁华与精致。高门大户、白玉托盘、纤纤玉手,这些细节共同勾勒出一幅宫廷生活的画卷,与诗人此刻的处境形成鲜明对比。

颈联“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笔锋一转,将视角拉回到诗人当前的处境。巫峡的寒江、远客的孤独,与前面的繁华景象形成强烈反差,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伤与无奈。

尾联“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则直接抒发了诗人的迷茫与感慨。面对未知的未来,诗人只能借诗抒怀,用文字来寄托自己的情感与思绪。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往昔京城生活的怀念与向往,以及对当前处境的无奈与悲伤。通过对比与反衬的手法,诗人成功地传达了自己内心的复杂情感与思绪。同时,这首诗也展现了诗人对诗歌的热爱与执着,即使身处困境,仍不忘以诗寄情、以诗抒怀。

杜甫简介

唐代·杜甫的简介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 杜甫的诗(165篇)

猜你喜欢

有感

清代谭嗣同

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茶山下作

唐代杜牧

春风最窈窕,日晓柳村西。

娇云光占岫,健水鸣分溪。

燎岩野花远,戛瑟幽鸟啼。

把酒坐芳草,亦有佳人携。


立春

唐代杜甫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

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


喜春来·春盘宜剪三生菜

金朝元好问

春盘宜剪三生菜,春燕斜簪七宝钗。春风春酝透人怀。春宴排,齐唱喜春来。


三月晦日赠刘评事

唐代贾岛

三月正当三十日,风光别我苦吟身。

共君今夜不须睡,未到晓钟犹是春。


临江仙·金谷无烟宫树绿

宋代辛弃疾

金谷无烟宫树绿,嫩寒生怕春风。博山微透暖薰笼。小楼春色里,幽梦雨声中。

别浦鲤鱼何日到,锦书封恨重重。海棠花下去年逢。也应随分瘦,忍泪觅残红。


听雨楼

元代张雨

雨中市井迷烟雾,楼底雨声无著处。

不知雨到耳边来,还是耳根随雨去。

好将此语问风幡,闻见何时得暂闲。

钟动鸡鸣雨还作,依然布被拥春寒。


绝句漫兴九首·其一

唐代杜甫

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

谓谁朝来不作意,狂风挽断最长条。


琴曲歌辞·蔡氏五弄·游春曲二首

唐代王涯

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

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

上苑何穷树,花开次第新。

香车与丝骑,风静亦生尘。


青玉案·一年春事都来几

宋代欧阳修

一年春事都来几,早过了、三之二。绿暗红嫣浑可事。绿杨庭院,暖风帘幕,有个人憔悴。

买花载酒长安市,又争似、家山见桃李。不枉东风吹客泪。相思难表,梦魂无据,惟有归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