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春”译文及注释
众多的花草都在争夺春天的繁华,而丽春花应该是其中最出色的。
它初开时颜色鲜艳美好,但枝条却过于繁多而显得冗长。
桃花李花纷纷开放,它们的枝条处处都能移植生长。
为何丽春花如此贵重?却害怕有人知道它的珍贵。
“丽春”鉴赏
这首诗以丽春花为主题,通过与其他花草的对比,展现了丽春花的独特之处以及诗人的复杂情感。
首联“百草竞春华,丽春应最胜”,以百草争春为背景,突出了丽春花在春天中的卓越地位。诗人用“竞”字形容花草之间的争夺,用“最胜”形容丽春花的出色,为全诗奠定了基调。
颔联“少须颜色好,多漫枝条剩”,诗人进一步描绘了丽春花的特点。它初开时颜色鲜艳,但枝条却过于繁多,显得有些冗长。这里,诗人用“少须”和“多漫”形成了对比,既赞美了丽春花的美丽,又暗示了它的不足。
颈联“纷纷桃李枝,处处总能移”,诗人将丽春花与桃李进行对比。桃李的枝条处处都能移植生长,而丽春花却显得更为独特和珍贵。这里,诗人用“纷纷”和“处处”形容桃李的普遍和易得,进一步突出了丽春花的独特。
尾联“如何此贵重?却怕有人知”,诗人表达了对丽春花贵重却怕人知的困惑。这里,诗人用“如何”和“却怕”两个词,表达了内心的疑问和担忧。丽春花如此贵重,为何却害怕有人知道呢?这既是对丽春花独特性的赞美,也是对世态炎凉的感慨。
表达的感情:
全诗通过对丽春花的描绘和与其他花草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丽春花独特之处的赞美和对世态炎凉的感慨。诗人赞美丽春花的美丽和独特,但同时也担忧它的珍贵被世人所忽视或误解。这种复杂的情感既体现了诗人对丽春花的深厚情感,也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洞察。整首诗情感细腻,意境深远,引人深思。
杜甫简介
唐代·杜甫的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 杜甫的诗(165篇)〕猜你喜欢
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