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月飞明镜”译文及注释
(前八句)
明亮的圆月如同飞在天上的明镜,勾起了我归家的深切心绪,仿佛连大刀都因思乡之情而折断。我像随风飘转的蓬草一样远离家乡,想要攀折桂枝却只能仰望那高高的天空。水路上月光皎洁,疑似铺满了霜雪,林间栖息的鸟儿也清晰可见它们的羽毛。此时我仰望那明亮的白兔(代指月亮),几乎想要数清它身上的每一根秋毫。
(后八句)
月亮逐渐西沉,经过巫山峡时仍挂在白帝城上空。它的光芒让江面变得深沉而昏暗,而倾斜的月轮却照亮了半座城楼。军营中的刁斗声此起彼伏,催促着黎明的到来,而月亮(蟾蜍为其别称)则静静地倾泻着它的光辉。战士们张弓搭箭,借着残月的微光准备战斗,这样的景象并不仅仅出现在汉朝的军营中。
“满月飞明镜”鉴赏
这首诗以月亮为线索,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以及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同时也隐含了对时局动荡、战争不断的忧虑。 前八句,诗人以“满月飞明镜”开篇,既描绘了月亮的明亮与圆满,又暗含了诗人内心对家乡的渴望与向往。接着,“归心折大刀”一句,通过夸张的手法,将思乡之情具象化,表达了诗人内心因思乡而产生的强烈情感。随后的几句,诗人通过“转蓬”、“攀桂”等意象,进一步表达了自己远离家乡、漂泊无依的处境,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同时,“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两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月光下的自然景色,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幽远的氛围。 后八句,诗人则将视角转向月亮的西沉与军营的夜景。通过“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等句,描绘了月亮在移动过程中的壮丽景象,同时也暗含了时间的流逝与空间的转换。接着,“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两句,则将笔触转向军营生活,通过刁斗声和月亮的倾泻,展现了军营中紧张而有序的氛围。最后,“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忧虑与反思,指出这样的战斗场景并非仅限于汉朝军营,而是广泛存在于各个时代和地区。 整首诗情感深沉而丰富,既有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又有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与欣赏;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与无奈,又有对时局动荡、战争不断的忧虑与反思。通过月亮这一共同意象的贯穿与连接,使得整首诗在结构上更加紧凑而完整,同时也赋予了诗歌更加深远的意蕴与内涵。杜甫简介
唐代·杜甫的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 杜甫的诗(16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