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书

[清代]:张英

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书”译文及注释

千里之外寄来家书,只是为了一堵围墙的争执。让他三尺地又有什么关系呢?万里长城如今依然屹立不倒,可是当年的秦始皇却早已不在人世了。

“家书”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于邻里争执的豁达态度。首句“千里家书只为墙”,点明了争执的缘由,即一堵围墙。然而,这堵围墙却引发了千里之外的家书,可见争执之激烈。次句“让他三尺又何妨”,诗人以反问的语气,表达了自己对于争执的豁达态度,认为退让三尺并无大碍。

后两句“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则是诗人运用历史典故,进一步阐述自己的观点。万里长城作为中国古代的伟大工程,历经千年仍然屹立不倒,然而修建它的秦始皇却早已逝去。这里,诗人用长城的永恒与秦始皇的短暂相对比,暗示了争执的徒劳无益。与其为了区区一堵围墙而争执不休,不如退让一步,以和为贵。

表达的情感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邻里争执的豁达与宽容之情。诗人认为,争执往往源于狭隘与自私,而退让则是智慧与大度的表现。通过运用历史典故,诗人进一步强调了争执的徒劳无益,呼吁人们以和为贵,学会宽容与退让。这种豁达与宽容的情感,不仅体现了诗人的个人修养,也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这首诗以其简洁明了的语言和深刻的寓意,成为了流传千古的佳话。它告诉我们,在面对争执与矛盾时,我们应该学会宽容与退让,以和为贵,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环境。

张英简介

清代·张英的简介

张英姓名:张英

字:敦复,又字梦敦

号:乐圃,晚年更号圃翁

出生时间:1637年(明崇祯十年)

逝世时间:1708年(康熙四十七年)

籍贯:安徽桐城

...〔► 张英的诗(1篇)

猜你喜欢

家书

清代张英

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放言五首·其三

唐代白居易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咏死兔

唐代苏颋

兔子死兰弹,持来挂竹竿。

试将明镜照,何异月中看。


新安滩

清代黄景仁

一滩复一滩,一滩高十丈。

三百六十滩,新安在天上。


阅秦纪二首

宋代孙嵩

初逃揕未亡,又遇朴无伤。

如何博浪祸,更使副车当。

泰岳聊逃雨,湘山偶阻风。

伐树仍封树,元无罪与功。


已亥杂诗 78

清代龚自珍

狂禅辟尽礼天台,棹臂琉璃屏上回。

不是瓶笙花影夕,鳩摩枉译此经来。


点绛唇

宋代石孝友

霁景澄秋,晚风吹尽朝来雨。夕阳烟树。万里山光暮。

一带长川,自在流今古。人何处。月波横素。冷浸蒹葭浦。


雁来红

宋代杨万里

开了元无雁,看来不是花。

若为黄更紫,乃借叶为葩。

藜苋真何择,鸡冠却较差。

未应犀菊辈,赤脚也容它。


赐萧瑀

唐代李世民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丽春

唐代杜甫

百草竞春华,丽春应最胜。

少须颜色好,多漫枝条剩。

纷纷桃李枝,处处总能移。

如何此贵重?却怕有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