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赐萧瑀”译文及注释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这首诗的译文是:在猛烈的大风中,才能看出什么样的草是坚韧的;在动荡不安的年代里,才能分辨出谁是忠诚的臣子。勇猛的人怎么能够懂得为公、为国、为民、为社稷的正义道理呢?而有智慧的人,心中必定怀有仁爱之心。
“赐萧瑀”鉴赏
这首诗是唐太宗李世民赐给萧瑀的一首五言绝句,高度赞美了萧瑀的忠诚与智慧。前两句“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运用了比兴的手法,通过自然界的景象来比喻人生的考验。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强劲的草与普通的草难以区分;同样,在和平安定的环境中,忠诚的臣子也容易混同于一般的人。然而,只有在猛烈的大风和动荡的时局中,才能真正看出谁是坚韧不拔的,谁是忠诚可靠的。这种比喻生动形象,寓意深刻,表达了李世民对萧瑀的高度评价和感激之情。
后两句“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则进一步转换角度,赞扬了萧瑀不仅忠诚,还具备智勇双全和仁义之心。勇夫虽然勇猛,但可能不懂得为公、为国、为民的正义道理;而有智慧的人,则必定心中怀有仁爱。这两句诗既赞扬了萧瑀的智勇双全,也突出了他作为智者的仁义之心。
全诗简洁凝练,说理形象,寓意深刻。它不仅表达了对萧瑀的赞美和感激,也揭示了“智”、“勇”、“仁”、“义”之间的辩证关系。同时,这首诗也成为了后世传颂的名句,被用来形容在艰苦考验中才能看出一个人真正的品质和节操。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李世民和萧瑀之间的关系密切相关。萧瑀本是隋朝大将,降唐后归顺李世民,并坚定地站在他一边,帮助他夺得帝位。李世民即位后,对萧瑀的忠诚与胆识深感敬佩,任命他做宰相。然而,由于萧瑀性情刚直,李世民曾一度将他改任太子太傅。但萧瑀毫无怨言,尽职尽责地辅导太子,赢得了李世民的信任和满意。贞观九年(公元635年),李世民封萧瑀为“特进”,参预政事,并赠此诗给他以表彰其忠诚和智慧。这首诗不仅是对萧瑀个人的赞美,也是对忠诚和智慧品质的高度颂扬。
李世民简介
唐代·李世民的简介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年号贞观。名字取意“济世安民”,陇西成纪人(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唐太宗李世民不仅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书法家和诗人。唐太宗开创了著名的贞观之治,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全盛时期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础,为后世明君之典范。庙号太宗,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葬于昭陵。
...〔► 李世民的诗(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