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诫诗

[清代]:仓央嘉措

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

安得与君相决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十诫诗”译文及注释

这首诗蕴含着深厚的情感与哲理,表达了作者对一段无法割舍却又充满痛苦情感关系的复杂心绪。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译文及赏析:

曾经只要相见便能心灵相通,深深相知,但此刻却觉得,这样的相见还不如当初不曾遇见。

如何才能与你彻底决绝,以免在生生死死之间,都只能沉浸在这无尽的相思之苦中。

“十诫诗”鉴赏

情感深度:此诗开篇便以“但曾相见便相知”奠定了深厚的情感基调,展现了两人之间曾经深厚的情谊和默契。然而,紧接着的“相见何如不见时”却急转直下,透露出一种无奈与哀伤,表明当前的相见非但没有带来喜悦,反而加深了痛苦和遗憾。

哲理思考:诗中的“安得与君相决绝,免教生死作相思”不仅是对情感困境的深刻反思,也是对人生哲理的一种探讨。它表达了一种对无法摆脱的相思之苦的无奈,以及对超脱这种情感束缚的渴望。作者希望通过决绝来避免未来可能的更多痛苦,这种决绝虽显残酷,却也是面对现实、寻求解脱的一种方式。

艺术手法:全诗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通过对比和反问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情感的表达力度。如“相见何如不见时”的对比,让人感受到相见与不见之间的巨大反差;而“安得与君相决绝”的反问,则表达了作者内心深深的挣扎与无奈。

情感共鸣:这首诗之所以能够触动人心,是因为它触及了人类情感中普遍存在的矛盾与挣扎——既渴望相知相守,又害怕因此带来的痛苦与伤害。这种复杂的情感体验让许多读者在阅读时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和深刻的思考。 综上所述,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情感表达、哲理思考和艺术手法成为了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它让我们在品味诗句的同时,也对自己的情感世界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审视。

仓央嘉措简介

清代·仓央嘉措的简介

仓央嘉措仓央嘉措,作为西藏历史上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既是第六世达赖喇嘛,也是一位杰出的民歌诗人。以下是对他的简介和生平的详细梳理:

身份:第六世达赖喇嘛,藏族著名诗人。

法名:罗桑仁钦仓央嘉措。

民族:门巴族(按照今日中国56个少数民族分类标准,仓央嘉措是唯一一位非藏族或蒙古族出身的达赖喇嘛)。 出生日期:1683年3月1日(藏历水猪年,康熙二十二年)。

逝世日期:1706年11月15日(据传在押解途中圆寂,终年23岁)。 ...〔► 仓央嘉措的诗(1篇)

猜你喜欢

阅秦纪二首

宋代孙嵩

初逃揕未亡,又遇朴无伤。

如何博浪祸,更使副车当。

泰岳聊逃雨,湘山偶阻风。

伐树仍封树,元无罪与功。


已亥杂诗 78

清代龚自珍

狂禅辟尽礼天台,棹臂琉璃屏上回。

不是瓶笙花影夕,鳩摩枉译此经来。


点绛唇

宋代石孝友

霁景澄秋,晚风吹尽朝来雨。夕阳烟树。万里山光暮。

一带长川,自在流今古。人何处。月波横素。冷浸蒹葭浦。


雁来红

宋代杨万里

开了元无雁,看来不是花。

若为黄更紫,乃借叶为葩。

藜苋真何择,鸡冠却较差。

未应犀菊辈,赤脚也容它。


赐萧瑀

唐代李世民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丽春

唐代杜甫

百草竞春华,丽春应最胜。

少须颜色好,多漫枝条剩。

纷纷桃李枝,处处总能移。

如何此贵重?却怕有人知。


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唐代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放言五首·其四

唐代白居易

谁家宅第成还破,何处亲宾哭复歌?

昨日屋头堪炙手,今朝门外好张罗。

北邙未省留闲地,东海何曾有顶波。

莫笑贱贫夸富贵,共成枯骨两何如?


杨布打狗

先秦列御寇

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返。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曲江头

宋代孙嵩

君不见曲江头,离离衰草寒云秋。今人不见昔人游,昔人不见今人愁。欲谈往事无耆旧,沉吟千载空搔首,盛衰倚伏如寒暄。秦时宜春苑,汉世乐游园,更复唐人宫殿拥千门。往古来今但如此,同一溶溶曲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