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杨万里的诗 > 桂源铺

桂源铺

[宋代]:杨万里

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

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


“桂源铺”译文及注释

万重高山仿佛不允许一条小溪自由奔流,它们阻挡着溪水,使得溪水日夜发出喧闹的声响。然而,当溪水终于流到前头,山脚消失的地方,它便堂堂正正地涌出前村,继续它的旅程。

“桂源铺”鉴赏

这首诗以小溪的奔流为线索,借景抒情,寓含哲理,展现了自然之美与生命之力的完美结合。

首句“万山不许一溪奔”,以“万山”与“一溪”形成鲜明的对比,强调了小溪面对重重阻碍的艰难处境。这里的“不许”二字,拟人化地表达了万山对小溪的阻挡和限制,使得画面充满了张力。

次句“拦得溪声日夜喧”,进一步描绘了小溪在万山阻挡下奋力前行的情景。尽管受到重重阻拦,但小溪并未放弃,它日夜不停地流淌,发出喧闹的声响,仿佛在向世人宣告它的存在和坚持。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正是诗人所赞美的。

后两句“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则是转折与升华的部分。当小溪终于冲破万山的阻挡,流到山脚尽处时,它便以更加磅礴的气势涌出前村,继续它的旅程。这里的“堂堂”二字,既描绘了溪水出山的壮观景象,也寓意着生命之力的不可阻挡和最终胜利。诗人通过这一转折,表达了对生命力量的赞美和对未来希望的坚定信念。

整首诗以小溪的奔流为喻,生动地展现了生命在逆境中的奋斗与坚持,以及最终冲破阻碍、获得自由的喜悦与自豪。同时,诗中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和挑战,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前行,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深刻的人生哲理,使得这首诗具有了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杨万里简介

宋代·杨万里的简介

杨万里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男,汉族。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杰出诗人,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南宋四大家”。

...〔► 杨万里的诗(30篇)

猜你喜欢

曾参烹彘

先秦韩非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庖丁解牛

先秦庄周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和仆射牛相公寓言二首

唐代刘禹锡

两度竿头立定夸,回眸举袖拂青霞。

尽抛今日贵人样,复振前朝名相家。

御史定来休直宿,尚书依旧趁参衙。

具瞻尊重诚无敌,犹忆洛阳千树花。

心如止水鉴常明,见尽人间万物情。

雕鹗腾空犹逞俊,骅骝啮足自无惊。

时来未觉权为祟,贵了方知退是荣。

只恐重重世缘在,事须三度副苍生。


宋人酤酒

先秦韩非

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悬帜甚高,然贮而不售,酒酸。怪其故,问其所知闾长者杨倩,倩曰:“汝狗猛邪?“曰:“狗猛,则酒何故而不售?“曰:“人畏焉。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罋而往酤,而狗迓而龁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夫国亦有狗。有道之士怀其术而欲以明万乘之主,大臣为猛狗迓而龁之。此人主之所以为蔽,而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


王顾左右而言他

先秦孟子

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

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

  王曰:“弃之。”

  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

  王曰:“已之。”

  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

  王顾左右而言他。


阴铿

宋代徐钧

小人怀惠乃真情,酒炙能令死得生。

倘使行觞不知味,向来修怨有羊羹。


棘刺雕猴

先秦韩非

燕王好微巧,卫人请以棘刺之端为母猴。燕王说之,养之以五乘之奉。王曰:“吾视观客为棘刺之母猴。”客曰:“人主欲观之,必半岁不入宫,不饮酒食肉,雨霁日出,视之晏阴之间,而棘刺之母猴乃可见也。”燕王因养卫人,不能观其母猴。郑有台下之冶者,谓燕王曰:“臣为削者也,诸微物必以削削之,而所削必大于削。今棘刺之端不容削锋,难以治棘刺之端。王试观客之削,能与不能可知也。”王曰:“善。”谓卫人曰:“客为棘刺之母猴也,何以治之?”曰:“以削。”王曰:“吾欲观见之。”客曰:“臣请之舍取之。”因逃。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十诫诗

清代仓央嘉措

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

安得与君相决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古人铸鉴

宋代沈括

此工之巧智,后人不能造。比得古鉴,皆刮磨令平,此师旷所以伤知音也。

世有透光鉴,鉴背有铭文,凡二十字,字极古,莫能读。以鉴承日光,则背文及二 十字皆透,在屋壁上了了分明。人有原其理,以谓铸时薄处先冷,唯背文上差厚后冷,而铜缩多。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予观之,理诚如是。然余家有三鉴,又见他家所藏,皆是一样,文画铭字无纤异者,形制甚古。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皆莫能透。意古人别自有术 。

选自 沈括——《梦溪笔谈》


桂源铺

宋代杨万里

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

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