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白居易的诗 > 酬和元九东川路诗十二首·其一·南秦雪

酬和元九东川路诗十二首·其一·南秦雪

[唐代]:白居易

往岁曾为西邑吏,惯从骆口到南秦。

三时云冷多飞雪,二月山寒少有春。

我思旧事犹惆怅,君作初行定苦辛。

任赖愁猿寒不叫,若闻猿叫更愁人。


“酬和元九东川路诗十二首·其一·南秦雪”译文及注释

过去我曾担任西边县城的官吏,习惯了从骆口出发前往南秦的旅途。

那里一年三季云雾缭绕,寒冷多雪,即便是二月早春,山中也依旧寒气逼人,少有春意。

回想起那些往事,我内心仍感惆怅不已;而今你即将踏上这段行程,定将经历诸多艰辛与困苦。

但愿沿途的猿猴因寒冷而不啼叫,因为一旦听到那哀怨的猿声,只会让人更加愁苦难耐。

“酬和元九东川路诗十二首·其一·南秦雪”鉴赏

这首诗以回忆与送别为主题,融合了诗人个人的情感体验与对友人的深切关怀,展现了深厚的友谊与对过往岁月的感慨。

首联“往岁曾为西邑吏,惯从骆口到南秦”以回忆开篇,点明了自己曾有的身份与经历,为全诗奠定了怀旧的情感基调。同时,“惯从骆口到南秦”一句,也暗示了这段旅途的漫长与艰辛,为后文对友人的担忧与祝福埋下了伏笔。

颔联“三时云冷多飞雪,二月山寒少有春”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旅途的严酷与不易。这里不仅写出了当地气候的恶劣,更通过“少有春”三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即将面对的困境的深切同情与担忧。

颈联“我思旧事犹惆怅,君作初行定苦辛”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情感。前一句“我思旧事犹惆怅”表达了自己对过去岁月的怀念与感慨,后一句“君作初行定苦辛”则转而对友人即将踏上的旅程表示关切与担忧,两句之间情感自然过渡,相得益彰。

尾联“任赖愁猿寒不叫,若闻猿叫更愁人”以景结情,借猿猴之啼声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愁苦与对友人的深切关怀。猿猴的啼声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被用来象征哀怨与愁苦,这里诗人用“愁猿”二字,既描绘了当地特有的自然景观,又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情感。同时,“任赖愁猿寒不叫”一句也暗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希望他能顺利度过这段艰难的旅程,不要受到过多的困扰与折磨。而“若闻猿叫更愁人”一句,则进一步强调了猿啼声对人心境的影响,使得全诗的情感更加深沉与动人。

白居易简介

唐代·白居易的简介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白居易的诗(87篇)

猜你喜欢

西湖楼

宋代张伯玉

积水照层峰,登临谁与同。

望来生羽翼,醉欲上烟空。

细细湿花雨,疏疏开袖风。

新安江上景,尽属此楼中。


杂曲歌辞·浪淘沙

唐代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轻浅见琼沙。

无端陌上狂风急,惊起鸳鸯出浪花。

汴水东流虎眼文,清淮晓色鸭头春。

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

鹦鹉洲头浪飐沙,青楼春望日将斜。

衔泥燕子争归舍,独自狂夫不忆家。

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

女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匹晚霞。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

令人忽忆潇湘渚,回唱迎神三两声。


京中怀季翔 其二

明代管讷

官柳乌啼曙色催,满衣风露早朝回。归期想在重阳后,为报黄花缓缓开。


夜泊黄山闻殷十四吴吟

唐代李白

昨夜谁为吴会吟,风生万壑振空林。

龙惊不敢水中卧,猿啸时闻岩下音。

我宿黄山碧溪月,听之却罢松间琴。

朝来果是沧洲逸,酤酒醍盘饭霜栗。

半酣更发江海声,客愁顿向杯中失。


定风波·莫倚能歌敛黛眉

宋代周邦彦

莫倚能歌敛黛眉。此歌能有几人知。他日相逢花月底。重理。好声须记得来时。

苦恨城头更漏永,无情岂解惜分飞。休诉金尊推玉臂。从醉。明朝有酒遣谁持。


临江仙夜归临皋

宋代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送薛存义序

唐代柳宗元

河东薛存义将行,柳子载肉于俎,崇酒於觞,追而送之江浒,饮食之。且告曰:“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凡民之食于土者,出其什一佣乎吏,使司平于我也。今我受其直,怠其事者,天下皆然。岂惟怠之,又从而盗之。向使佣一夫于家,受若值,怠若事,又盗若货器,则必甚怒而黜罚之矣。以今天下多类此,而民莫敢肆其怒与黜罚者,何哉?势不同也。势不同而理同,如吾民何?有达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

存义假令零陵二年矣。早作而夜思,勤力而劳心;讼者平,赋者均,老弱无怀诈暴憎。其为不虚取直也的矣,其知恐而畏也审矣。

吾贱且辱,不得与考绩幽明之说;于其往也,故赏以酒肉而重之以辞。


和董传留别

宋代苏轼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水口行舟

宋代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蓬看?依旧青山绿水多。

郁郁层恋隔岸青,青山绿水去无声。烟波一棹知何许,鶗鴂两山相对鸣。


河满子·秋怨

宋代孙洙

怅望浮生急景,凄凉宝瑟余音。

楚客多情偏怨别,碧山远水登临。

目送连天衰草,夜阑几处疏砧。

黄叶无风自落,秋云不雨长阴。

天若有情天亦老,摇摇幽恨难禁。

惆怅旧欢如梦,觉来无处追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