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马戴的诗 > 灞上秋居

灞上秋居

[唐代]:马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灞上秋居”译文及注释

灞原上的风雨已经停歇,傍晚时分频繁地看到雁群南飞。在他乡看到落叶的树,寒夜里只有一盏孤灯和我这异乡人相伴。空荡荡的园子里白露点点滴落,孤独的寺院里只有野僧和我相邻。我已经在这郊外的住所住了很久了,不知何时才能为国效力,实现自己的抱负。

“灞上秋居”鉴赏

意境营造:

诗人通过描绘灞原的风雨、雁行、落叶、寒灯、空园、白露、孤壁和野僧等元素,营造出一种凄凉、孤独的氛围。这些景象相互映衬,共同构建了一个异乡漂泊、孤独无依的意境。

情感表达:

诗人在他乡看到落叶的树,联想到自己的漂泊无依,心中充满了思乡之情。寒夜里只有一盏孤灯相伴,更加突出了他的孤独感。空园和孤壁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孤独和凄凉的感觉。

诗人还表达了对未来的迷茫和无奈。他已经在这郊外的住所住了很久了,但不知何时才能为国效力,实现自己的抱负。这种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无奈感,使他的情感更加复杂和深沉。

语言风格:

诗的语言质朴自然,没有过多的雕琢和修饰,但却能够准确地传达出诗人的情感和意境。诗句之间的衔接自然流畅,形成了一种和谐而统一的整体效果。

三、全诗表达的感情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异乡漂泊的孤独感和思乡之情,以及对未来的迷茫和无奈。诗人在他乡看到落叶的树和寒夜里只有一盏孤灯相伴,心中充满了孤独和凄凉。同时,他也表达了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无奈感,不知何时才能为国效力,实现自己的抱负。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诗人在异乡漂泊的艰辛和无奈。

马戴简介

唐代·马戴的简介

马戴

马戴(799—869),字虞臣,唐定州曲阳(今江苏省东海县)人。晚唐时期著名诗人。

...〔► 马戴的诗(3篇)

猜你喜欢

独不见

唐代沈佺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戏呈孔毅父

宋代黄庭坚

管城子无食肉相,孔方兄有绝交书。

文章功用不经世,何异丝窠缀露珠。

校书著作频诏除,犹能上车问何如。

忽忆僧床同野饭,梦随秋雁到东湖。


赠阙下裴舍人

唐代钱起

二月黄莺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阴。

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

阳和不散穷途恨,霄汉长怀捧日心。

献赋十年犹未遇,羞将白发对华簪。


蜀先主庙

唐代刘禹锡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春宵

宋代苏轼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

唐代李商隐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任好风。(任 一作:待)


题衡翁扇头鞋书秋声赋

明代彭年

碧梧庭院露华清,一叶翻阶鹤梦惊。

绿发方瞳玉堂客,蝇头灯下写秋声。


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

宋代张孝祥

湖海倦游客,江汉有归舟。西风千里,送我今夜岳阳楼。日落君山云气,春到沅湘草木,远思渺难收。徙倚栏杆久,缺月挂帘钩。

雄三楚,吞七泽,隘九州。人间好处,何处更似此楼头。欲吊沈累无所,但有渔儿樵子,哀此写离忧。回首叫虞舜,杜若满芳洲。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唐代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唐代刘长卿

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

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

寄身且喜沧洲近,顾影无如白发何。

今日龙钟人共弃,愧君犹遣慎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