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许浑的诗 > 早秋三首·其一

早秋三首·其一

[唐代]:许浑

遥夜泛清瑟,西风生翠萝。

残萤委玉露,早雁拂金河。

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

淮南一叶下,自觉洞庭波。


“早秋三首·其一”译文及注释

漫长的夜晚,悠扬的琴声在清风中飘荡,西风吹拂着翠绿的藤萝。残存的萤火虫在玉露中无力地闪烁,早归的大雁掠过银河。高大的树木在清晨的阳光下显得更加茂密,远山在晴朗的天空下显得更加清晰。淮南的一片树叶落下,让我仿佛感受到了洞庭湖的波涛。

“早秋三首·其一”鉴赏

景物描写:

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夜晚的琴声、西风、残萤、早雁、高树、远山等自然景物,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

诗中“遥夜泛清瑟”一句,以“遥夜”和“清瑟”两个词语相互映衬,表现出夜晚的漫长和琴声的悠扬。

“西风生翠萝”一句,则通过“西风”和“翠萝”两个意象的对比,突出了西风的萧瑟和藤萝的翠绿。

情感表达:

诗人在描绘自然景物的同时,也融入了自己的情感。通过“残萤委玉露,早雁拂金河”等诗句,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暗示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

结尾处的“淮南一叶下,自觉洞庭波”则是一种情感的升华,将诗人的思绪从眼前的景物引向了更为广阔的天地,表现出他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感悟。

艺术手法:

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写,将自然景物与情感表达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和谐而统一的艺术效果。 诗中运用了对比、象征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三、全诗表达的感情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人在描绘夜晚的琴声、西风、残萤、早雁等自然景物时,融入了自己的情感,表现出对时间流逝和季节更迭的敏感和感悟。结尾处的“淮南一叶下,自觉洞庭波”则进一步升华了诗人的情感,表现出他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思考。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诗人的文学才华和人生智慧。

许浑简介

唐代·许浑的简介

许浑

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诗人,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许浑千首诗,杜甫一生愁”评价之。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丁卯涧,以丁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许丁卯”。许诗误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

...〔► 许浑的诗(8篇)

猜你喜欢

怡然观海

元代高克恭

日日依山看荃湾,帽山青青无颜改。

我问沧海何时老,清风问我几时闲。

不是闲人闲不得,能闲必非等闲人。


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唐代李颀

南山截竹为觱篥,此乐本自龟兹出。

流传汉地曲转奇,凉州胡人为我吹。

傍邻闻者多叹息,远客思乡皆泪垂。

世人解听不解赏,长飙风中自来往。

枯桑老柏寒飕飗,九雏鸣凤乱啾啾。

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

忽然更作渔阳掺,黄云萧条白日暗。

变调如闻杨柳春,上林繁花照眼新。

岁夜高堂列明烛,美酒一杯声一曲。


菩萨蛮·春波软荡红楼水

清代吴锡麒

春波软荡红楼水,多时不放莺儿起。一样夕阳天,留寒待禁烟。

已是人消瘦,只此情依旧。可奈别离何,明朝杨柳多。


江天暮雪

元代陈孚

长空卷玉花,汀洲白浩浩。

雁影不复见,千崖暮如晓。

渔翁寒欲归,不记巴陵道。

坐睡船自流,云深一蓑小。


秋夜

南北朝谢朓

秋夜促织鸣,南邻捣衣急。

思君隔九重,夜夜空伫立。

北窓轻幔垂,西户月光入。

何知白露下,坐视阶前湿。

谁能长分居,秋尽冬复及。


风入松·寄柯敬仲

元代虞集

画堂红袖倚清酣,华发不胜簪。几回晚直金銮殿,东风软、花里停骖。书诏许传宫烛,轻罗初试朝衫。

御沟冰泮水挼蓝。飞燕语呢喃。重重帘幕寒犹在,凭谁寄、银字泥缄。报道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


菩萨蛮·回文秋闺怨

宋代苏轼

井桐双照新妆冷,冷妆新照双桐井。羞对井花愁,愁花井对羞。

影孤怜夜永,永夜怜孤影。楼上不宜秋,秋宜不上楼。


浣溪沙·一半残阳下小楼

清代纳兰性德

一半残阳下小楼,朱帘斜控软金钩。倚阑无绪不能愁。

有个盈盈骑马过,薄妆浅黛亦风流。见人羞涩却回头。


咏蝉

唐代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客思深一作:客思侵)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不堪一作:那堪)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霜天晓角·晚次东阿

清代朱彝尊

鞭影匆匆,又铜城驿东。过雨碧罗天净,才八月,响初鸿。

微风何寺钟?夕曛岚翠重。十里鱼山断处,留一抹、枣林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