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城西楼晚眺”译文及注释
登上高楼万里乡愁油然而生,眼中水草杨柳就像江南汀洲。
溪云突起红日落在寺阁之外,山雨未到狂风已吹满咸阳楼。
黄昏时秦苑里鸟落满枯枝,汉宫中有秋蝉在哀鸣嘶叫。
来往的过客不要问从前之事,只有渭水一如既往地向东流。
“咸阳城西楼晚眺”鉴赏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感怀之作。首联登临抒怀,在万里高城之上,遥望故乡,愁绪萦怀,蒹葭杨柳,居然略类江南。颔联写晚眺远景,寓意深远。颈联写黄昏近景,虚实结合。尾联故作跌宕,谈今论古,意味深长。全诗写景抒情,意境开阔,格调悲壮,堪称晚唐登临之作的翘楚。
首联“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登上百尺高楼,引我万里乡愁。郊外,蒹葭露出嫩绿,杨柳吐絮飘香,一片生机盎然。可是,我的故乡远在千里之外,怎不令人生愁啊!这一联,诗人运用起兴的手法,触景生情,以蒹葭、杨柳起兴,不仅点明了季节是暮春,而且蕴含了因时令景物而生愁的意思。暮春时节,春草茂盛,杨柳依依,这本是令人陶醉的美好季节,但漂泊在外的游子,面对这良辰美景,反而倍增离愁。因为蒹葭、杨柳这些意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向来是离愁别绪的象征。诗人登高远望,看到眼前的暮春景象,思乡之情便油然而生。
颔联“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是对自然景物的临摹,也是对唐王朝社会危机的暗示。溪云突起,太阳西沉,暮色苍茫之中,万间宫阙隐约可见。忽然,狂风四起,大雨将至,孤城紧闭,一派山雨欲来的景象。这两句诗不仅意象生动形象,而且蕴含了一种社会变革的征兆。诗人运用象征的手法,暗示了唐王朝社会危机的日益加深。
颈联“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写晚眺近景,虚实结合。秦苑、汉宫,是秦汉两朝故都的遗迹,是昔日繁华的象征。然而,如今却是杂草丛生,一片荒凉。夕阳西下,鸟儿飞回秦苑的绿芜之中;秋风萧瑟,蝉鸣声声回荡在汉宫的枯黄树叶之间。这两句诗,诗人通过描绘秦苑、汉宫的荒凉景象,寄托了对唐王朝社会危机日益加深的忧虑和感慨。
尾联“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诗人劝诫行人不要再去追问当年秦汉兴亡的往事,因为那些陈年旧事早已随着东流的渭水一去不复返了。这里,诗人运用借古喻今的手法,含蓄地表达了对唐王朝社会危机日益加深的无奈和忧虑。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历史的沧桑感和人生的无常感。
情感表达
这首诗通过描绘登高远望所见的自然景物和秦汉故都的荒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唐王朝社会危机日益加深的忧虑和感慨。诗人运用起兴、象征、虚实结合和借古喻今等手法,将自然景物与历史遗迹相结合,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使全诗意境开阔,格调悲壮。同时,诗人也流露出一种对历史的沧桑感和人生的无常感,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对未来的无限忧虑。
许浑简介
唐代·许浑的简介

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诗人,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许浑千首诗,杜甫一生愁”评价之。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丁卯涧,以丁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许丁卯”。许诗误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
...〔► 许浑的诗(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