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许浑的诗 > 过湘妃庙

过湘妃庙

[唐代]:许浑

古木苍山掩翠娥,月明南浦起微波。

九疑望断几千载,斑竹泪痕今更多。


“过湘妃庙”译文及注释

古老的树木与苍翠的山峦相互掩映,仿佛守护着那美丽的翠娥(此处可能借指自然美景或神话中的女子,也可理解为泛指优美的景致)。月光皎洁,照耀在南浦之上,轻轻泛起层层微波,增添了几分幽静与神秘。远望九疑山(古代传说中的神山,常与舜帝的故事相联系),这千年的凝望似乎穿透了时间的长河,而传说中的斑竹(舜之二妃因思念舜帝,泪洒竹林,竹上生斑),其上的泪痕如今似乎更多了,每一滴都承载着无尽的思念与哀愁。

“过湘妃庙”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神话传说的结合,营造出一种深邃而哀婉的氛围。首句“古木苍山掩翠娥”以古木、苍山为背景,翠娥为点缀,既展现了自然风光的壮美,又蕴含了一丝神秘与柔美的情愫。次句“月明南浦起微波”则将视线转向月光下的水面,通过微波的轻拂,进一步渲染了宁静而略带忧郁的夜晚景象。

后两句“九疑望断几千载,斑竹泪痕今更多”则巧妙地引入了神话传说的元素,将读者的思绪引向遥远的过去。九疑山的遥望,不仅是地理上的眺望,更是对古老传说、对逝去岁月的追忆。而斑竹泪痕的增多,则是对人间深情厚谊、对忠贞不渝爱情的颂扬与哀悼。这里的“泪痕今更多”,既可能是指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对这段传说的感慨与怀念日益加深,也可能是暗喻着世间类似情感的普遍与永恒。

全诗表达的感情

全诗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对神话传说的感慨以及对人间情感的深刻体悟。通过描绘古木苍山、月明南浦的自然景象,以及九疑山、斑竹泪痕的神话传说,诗人传达了一种跨越时空的哀愁与思念。这种情感既包含了对过去岁月的追忆与怀念,也表达了对人间真情与忠贞的赞美与向往。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无奈,或许是对生命短暂、世事无常的深刻感悟。

许浑简介

唐代·许浑的简介

许浑

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诗人,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许浑千首诗,杜甫一生愁”评价之。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丁卯涧,以丁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许丁卯”。许诗误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

...〔► 许浑的诗(8篇)

猜你喜欢

过湘妃庙

唐代许浑

古木苍山掩翠娥,月明南浦起微波。

九疑望断几千载,斑竹泪痕今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