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文天祥的诗 > 南安军

南安军

[宋代]: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南安军”译文及注释

一路迢迢远行,征尘沾满了衣裳,在梅花开放的岭南路上,风雨打湿了衣衫。走出梅岭谁与我同行?回到故乡却像这样身心俱疲!

国家的山河千古万世永存,但城郭只是一时的记号,城郭变换,人事已非。饿死家乡是我的愿望,我心里梦里都想像伯夷叔齐那样,采薇而食。

“南安军”鉴赏

这首诗是文天祥被俘押解北上时所作。诗人回顾了艰难的抗元斗争历程,抒发了深沉的爱国情怀,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壮志难酬的悲愤情绪。

首联“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既点明了诗人行程的艰难,又通过梅花这一意象,寄托了诗人的高洁情操和忠贞不渝的爱国情怀。梅花在严寒中傲然绽放,象征着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

颔联“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通过自问自答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诗人深知此次北行凶多吉少,归乡无望,因此发出如此悲叹。

颈联“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诗人以山河的永恒不变反衬人事的瞬息万变,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尽管山河依旧,但城郭已非,暗示着国家的沦陷和人民的苦难。

尾联“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诗人以伯夷、叔齐采薇而食、饿死首阳山的典故,表达了自己宁死不屈、坚守节操的决心。即使面临饥饿和死亡,诗人也绝不屈服于敌人,而是要像伯夷、叔齐那样保持高洁的品格。

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既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人民的深切同情,又展现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同时,通过运用典故和象征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和思想深度。 主旨:

这首诗的主旨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人民的深切同情以及自己宁死不屈、坚守节操的决心。诗人通过回顾艰难的抗元斗争历程和描绘北行途中的艰辛景象,抒发了深沉的爱国情怀和壮志难酬的悲愤情绪。同时,诗人也通过运用典故和象征手法,表达了自己对高洁品格的追求和对国家未来的希望。

文天祥简介

宋代·文天祥的简介

文天祥文天祥,生于宋理宗端平三年,卒于元世祖至元十九年(一二三六──一二八二)。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年)以状元举进士,初任校书著作,历任刑部郎官、军器监兼权直学士院、湖南提刑,宋德祐元年(一二七五),元军渡江,时任江西提刑安抚使的文天祥起兵勤王,其后元军围攻临安,文天祥被任为右丞相,兼枢密使,赴元议和,后走脱,拥立端宗,图谋恢复。端宗崩,帝炳继立,封文天祥为信国公。不久兵败被俘,囚于大都(今北京)四年,狱中坚强不屈,最后从容就义。

文天祥是著名的民族英雄,晚年诗文,慷慨悲壮,充满忠贞爱国的情操。有明嘉靖壬子(一五五二)鄢懋卿河间刊本《文山先生全集》二十六卷传世。 ...〔► 文天祥的诗(5篇)

猜你喜欢

南安军

宋代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咸阳城西楼晚眺

唐代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