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铜柱
[唐代]:李休烈
天门街里倒天枢,火急先须卸火珠。
计合一条丝线挽,何劳两县索人夫。
天門街裡倒天樞,火急先須卸火珠。
計合一條絲線挽,何勞兩縣索人夫。
译文
在洛阳的天门街上,马上要将天枢推倒了,最最紧要的是先把顶上的火珠卸下来。
看来只用一条麻线就拉下来了,何必要劳动两个县派大批的人来呢。
注释
天门街:自洛阳皇城端门至城南定鼎门之南北向大街,亦称天街、定鼎街,见徐松《两京城坊考》卷五。
天枢:武则天在长寿三年(694)征天下铜五十馀万斤、铁三百三十馀万斤、钱二万七千贯,于洛阳定鼎门内铸八棱铜柱。高九十尺,直径一丈二尺,题日“大周万国述德天枢”。见《大唐新语》卷八。
计合:应合。
一条麻线挽:言其不能经久。
两县:唐东都治河南、洛阳两县。
赏析
作诗嘲弄人并非完全以直接的方式,还有可能借题发挥,就事论人。李休烈《咏毁天枢》:天门街上倒天枢,火急先须卸火珠。计合一条麻线挽,何劳两县索人夫。题注:“长寿三年,则天征天下铜五十余万斤,铁一百三十余万斤,于定鼎门内铸八棱铜柱。……纪革命之功。……金彩荧煌,光侔日月。”
据《新唐书·本纪第四》:“延载元年腊月甲戌,突厥默啜寇灵州,右鹰扬卫大将军李多祚败之。二月……己卯,武威道大总管王孝杰及吐蕃战于冷泉,败之。五月甲午,加号越古金轮圣神皇帝,大赦,改元,赐韫七日。”
可知武后耗费如此大的代价造这一座天枢,于她本人是十分有意义的。但由于政治风云的变化,“(开元二年)毁天枢,发匠熔其铜铁,历月不尽。先是,韦后亦于天街作石台,高数丈,以颂功德,至是并毁之。”(《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七》卷二百一十一)统治者的朝令夕改,实质就是劳民伤财,这也才是诗人要真正批驳的。
诗的后半章戏谑性地用“一条麻线”与“两县人夫”作对比,把对统治者的怒骂宣泄得酣畅淋漓。
创作背景
在天枢问世22年后,唐玄宗下诏销毁天枢,工匠“熔其铜铁,历月不尽”,这个武周时期的政治符号被拔掉了,李休烈写诗讥之。
唐代·李休烈的简介

文天祥,生于宋理宗端平三年,卒于元世祖至元十九年(一二三六──一二八二)。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年)以状元举进士,初任校书著作,历任刑部郎官、军器监兼权直学士院、湖南提刑,宋德祐元年(一二七五),元军渡江,时任江西提刑安抚使的文天祥起兵勤王,其后元军围攻临安,文天祥被任为右丞相,兼枢密使,赴元议和,后走脱,拥立端宗,图谋恢复。端宗崩,帝炳继立,封文天祥为信国公。不久兵败被俘,囚于大都(今北京)四年,狱中坚强不屈,最后从容就义。
文天祥是著名的民族英雄,晚年诗文,慷慨悲壮,充满忠贞爱国的情操。有明嘉靖壬子(一五五二)鄢懋卿河间刊本《文山先生全集》二十六卷传世。 ...〔
► 李休烈的诗(5篇)〕
宋代:
石孝友
台门瑞霭光阴动。人语鼓声沈汹汹。观风堂迥暗香飘,卷雨楼前寒翠拥。
锋车促入承天宠。丹诏衔来须彩凤。五丝宫线日边长,看补岩廊龙衮缝。
台門瑞霭光陰動。人語鼓聲沈洶洶。觀風堂迥暗香飄,卷雨樓前寒翠擁。
鋒車促入承天寵。丹诏銜來須彩鳳。五絲宮線日邊長,看補岩廊龍衮縫。
宋代:
石孝友
乱絮飘晴雪,残花绣地衣。西园歌舞骤然稀。只有多情蝴蝶、作团飞。
旧事深琴怨,新愁减带围。倚楼凝望更依依。怕见一天风雨、卷春归。
亂絮飄晴雪,殘花繡地衣。西園歌舞驟然稀。隻有多情蝴蝶、作團飛。
舊事深琴怨,新愁減帶圍。倚樓凝望更依依。怕見一天風雨、卷春歸。
唐代:
崔道融
雨霁长空荡涤清,远山初出未知名。
夜来江上如钩月,时有惊鱼掷浪声。
雨霁長空蕩滌清,遠山初出未知名。
夜來江上如鈎月,時有驚魚擲浪聲。
宋代:
张炎
望花外、小桥流水,门巷愔愔,玉箫声绝。鹤去台空,佩环何处弄明月。十年前事,愁千折、心情顿别。露粉风香谁为主,都成消歇。
凄咽。晓窗分袂处,同把带鸳亲结。江空岁晚,便忘了、尊前曾说。恨西风不庇寒蝉,便扫尽、一林残叶。谢杨柳多情,还有绿阴时节。
望花外、小橋流水,門巷愔愔,玉箫聲絕。鶴去台空,佩環何處弄明月。十年前事,愁千折、心情頓别。露粉風香誰為主,都成消歇。
凄咽。曉窗分袂處,同把帶鴛親結。江空歲晚,便忘了、尊前曾說。恨西風不庇寒蟬,便掃盡、一林殘葉。謝楊柳多情,還有綠陰時節。
宋代:
陈与义
百尺阑干横海立,一生襟抱与山开。
岸边天影随潮入,楼上春容带雨来。
慷慨赋诗还自恨,徘徊舒啸却生哀。
灭胡猛士今安有,非复当年单父台。
百尺闌幹橫海立,一生襟抱與山開。
岸邊天影随潮入,樓上春容帶雨來。
慷慨賦詩還自恨,徘徊舒嘯卻生哀。
滅胡猛士今安有,非複當年單父台。
宋代:
孙嵩
南山竹机笛,北山桐可琴。
得如听松风,中有太古音。
南山竹機笛,北山桐可琴。
得如聽松風,中有太古音。
唐代:
贯休
二子依公子,鸡鸣狗盗徒。
青云十上苦,白发一茎无。
风涩潮声恶,天寒角韵孤。
别离千万里,何以慰荣枯。
二子依公子,雞鳴狗盜徒。
青雲十上苦,白發一莖無。
風澀潮聲惡,天寒角韻孤。
别離千萬裡,何以慰榮枯。
唐代: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抽弦促柱聽秦筝,無限秦人悲怨聲。
似逐春風知柳态,如随啼鳥識花情。
誰家獨夜愁燈影?何處空樓思月明?
更入幾重離别恨,江南歧路洛陽城。
宋代:
苏轼
身世悠悠我此行,溪边委辔听溪声。
散材畏见搜林斧,疲马思闻卷旆钲。
细雨足时茶户喜,乱山深处长官清。
人间岐路知多少,试向桑田问耦耕。
身世悠悠我此行,溪邊委辔聽溪聲。
散材畏見搜林斧,疲馬思聞卷旆钲。
細雨足時茶戶喜,亂山深處長官清。
人間岐路知多少,試向桑田問耦耕。
宋代:
石孝友
我已多情,更撞著、多情底你。把一心、十分向你。尽他们,劣心肠、偏有你。
共你。风了人,只为个你。宿世冤家,百忙里、方知你。
没前程、阿谁似你。坏却才名,到如今、都因你。是你。
我也没星儿恨你。
我已多情,更撞著、多情底你。把一心、十分向你。盡他們,劣心腸、偏有你。
共你。風了人,隻為個你。宿世冤家,百忙裡、方知你。
沒前程、阿誰似你。壞卻才名,到如今、都因你。是你。
我也沒星兒恨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