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杜牧的诗 > 初冬夜饮

初冬夜饮

[唐代]:杜牧

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阑干。


“初冬夜饮”译文及注释

我因多病之身,偶然间寻求片刻的欢愉,客居他乡,衣袖沾满了寒霜,与烛光下的盘盏相伴。台阶下,梨花盛开如同堆积的白雪,美丽而清冷,让人不禁想到,明年此时,又有谁会站在这里,凭栏远眺,欣赏这番景致呢?

“初冬夜饮”鉴赏

病中寻欢的无奈:“淮阳多病偶求欢”,开篇即点明诗人因病缠身,却仍试图在病中寻找一丝欢愉。这种“偶求欢”的行为,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无奈与挣扎,以及对生活的渴望与不甘。

客居异乡的孤寂:“客袖侵霜与烛盘”,通过“客袖侵霜”这一细节,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客居他乡的孤寂与寒冷。而“与烛盘”三字,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夜晚独处的情景,烛光摇曳,映照出他孤独的身影。

自然美景的映衬:“砌下梨花一堆雪”,这句诗以梨花喻雪,形象地描绘了台阶下梨花盛开的美丽景象。然而,这美景却与诗人的孤寂心境形成了鲜明对比,更加凸显了他内心的凄凉与感慨。

对未来的不确定感:“明年谁此凭阑干”,诗人以问句作结,表达了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和深深的忧虑。他担心明年此时,自己或许已不在此地,无法再欣赏到这番美景;又或者,即使他仍在,但心境已变,再也无法找回此刻的感受。这种对未来的不确定感,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深沉和复杂。

全诗表达的感情

全诗通过描绘病中寻欢、客居异乡、面对自然美景却心生感慨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奈、孤寂、凄凉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同时,也透露出他对生活的渴望与不甘,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留恋。整首诗情感丰富而深邃,引人深思。

杜牧简介

唐代·杜牧的简介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 杜牧的诗(35篇)

猜你喜欢

秋莲

元代刘因

瘦影亭亭不自容,淡香杳杳欲谁通?

不堪翠减红销际,更在江清月冷中。

拟欲青房全晚节,岂知白露已秋风。

盛衰老眼依然在,莫放扁舟酒易空。


菩萨蛮·问君何事轻离别

清代纳兰性德

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杨柳乍如丝,故园春尽时。

春归归不得,两桨松花隔。旧事逐寒潮,啼鹃恨未消。


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

五代冯延巳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长寿山居元夕

金朝元好问

微茫灯火共荒村,黄叶漫山雪拥门。

三十九年何限事,只留孤影伴黄昏。


悼诗

五代李煜

永念难消释,孤怀痛自嗟。

雨深秋寂莫,愁引病增加。

咽绝风前思,昏朦眼上花。

空王应念我,穷子正迷家。


浪淘沙·闷自剔残灯

清代纳兰性德

闷自剔残灯,暗雨空庭。潇潇已是不堪听,那更西风偏著意,做尽秋声。

城柝已三更,欲睡还醒。薄寒中夜掩银屏,曾染戒香消俗念,莫又多情。


病中感怀

五代李煜

憔悴年来甚,萧条益自伤。

风威侵病骨,雨气咽愁肠。

夜鼎唯煎药,朝髭半染霜。

前缘竟何似,谁与问空王。


夜如年·斜月下

宋代贺铸

斜月下,北风前。万杵千砧捣欲穿。不为捣衣勤不睡,破除今夜夜如年。


纵笔三首·其二

宋代苏轼

父老争看乌角巾,应缘曾现宰官身。

溪边古路三叉口,独立斜阳数过人。


独坐

明代李贽

有客开青眼,无人问落花。

暖风熏细草,凉月照晴沙。

客久翻疑梦,朋来不忆家。

琴书犹未整,独坐送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