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译文及注释
在柳絮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要经过五溪。
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鉴赏
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一首情深意长的送别诗,全诗选择了杨花飘落、子规悲啼等景物,以景寓情,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王昌龄贬谪远方的深切同情与关怀。
首句“杨花落尽子规啼”,开篇即点明时令,渲染了一种哀伤愁苦的气氛。杨花即柳絮,柳絮纷飞,落英缤纷,暗含飘零之感,唤起读者对王昌龄流落远方的担忧;而子规悲啼,更增加了哀伤的氛围。
次句“闻道龙标过五溪”,写闻讯,“过五溪”说明诗人获悉友人远谪的旅途是如此的荒远,为下文的抒情做了铺垫。
后两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紧承上文,集中抒写了诗人此时此地的情怀。“我寄愁心与明月”,诗人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不仅表现出诗人丰富而奇妙的想象,而且赋予无情的明月以人的情感色彩,将明月人格化。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随君直到夜郎西”,这里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
全诗选择了杨花、子规、明月、风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虽未追叙与好友昔日相聚的情景和友谊,但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把友情抒发得真挚感人。
创作背景
此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王昌龄在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远谪龙标(今湖南黔阳西南)时,李白正在扬州,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李白简介
唐代·李白的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李白的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李白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李白的诗(210篇)〕猜你喜欢
赠王粲诗
端坐苦愁思,揽衣起西游。
树木发春华,清池激长流。
中有孤鸳鸯,哀鸣求匹俦。
我愿执此鸟,惜哉无轻舟。
欲归忘故道,顾望但怀愁。
悲风鸣我侧,羲和逝不留。
重阴润万物,何惧泽不周?
谁令君多念,自使怀百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