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木瓜山
[唐代]:李白
早起见日出,暮见栖鸟还。
客心自酸楚,况对木瓜山。
早起見日出,暮見栖鳥還。
客心自酸楚,況對木瓜山。
早晨起来看见日出东方,傍晚时分又看见归巢的鸟儿飞还。
作为漂泊在外的游子,我的内心充满了酸楚,更何况此刻我还面对着那木瓜山。
起承转合:诗的前两句“早起见日出,暮见栖鸟还”描绘了日常的自然景象,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本是自然规律,也是农家生活的写照。然而,从第三句开始,诗人的情感发生了转折,“客心自酸楚”一句直接点出了诗人内心的酸楚与苦楚,这种情感与前两句的宁静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最后一句“况对木瓜山”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情感,木瓜山作为背景,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也寓含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与无奈。
意象运用:诗中的“日出”、“栖鸟”、“木瓜山”等意象都富有象征意义。日出和栖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循环,而木瓜山则可能象征着诗人的家乡或记忆中的某个地方,这种意象的运用使得诗歌更加含蓄而富有韵味。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日常景象的描绘,逐步深入到自己的内心世界,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这种情感在“客心自酸楚”一句中得到了直接的抒发,而在最后一句“况对木瓜山”中则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和深化。
全诗表达的感情:
全诗表达了诗人作为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通过日常景象的描绘和意象的运用,诗人巧妙地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诗歌之中,使得诗歌既具有画面感又富有情感深度。这种情感表达不仅真实而深刻,也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感动。
唐代·李白的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李白的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李白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 李白的诗(210篇)〕
唐代:
李白
早起见日出,暮见栖鸟还。
客心自酸楚,况对木瓜山。
早起見日出,暮見栖鳥還。
客心自酸楚,況對木瓜山。
唐代:
刘皂
客舍并州数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又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客舍并州數十霜,歸心日夜憶鹹陽。
無端又渡桑幹水,卻望并州是故鄉。
唐代:
杜审言
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
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今年遊寓獨遊秦,愁思看春不當春。
上林苑裡花徒發,細柳營前葉漫新。
公子南橋應盡興,将軍西第幾留賓。
寄語洛城風日道,明年春色倍還人。
唐代:
杜荀鹤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
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
雨勻紫菊叢叢色,風弄紅蕉葉葉聲。
北畔是山南畔海,隻堪圖畫不堪行。
唐代:
韩琮
晚日低霞绮,晴山远画眉。
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
晚日低霞绮,晴山遠畫眉。
春青河畔草,不是望鄉時。
唐代:
崔道融
满地梨花白,风吹碎月明。
大家寒食夜,独贮望乡情。
滿地梨花白,風吹碎月明。
大家寒食夜,獨貯望鄉情。
宋代:
石孝友
醉倚危墙,望中归思生天际。山腰渚尾。几簇渔樵市。帆落西风,一段芦花水。八千里。锦书欲寄。新雁曾来未。
醉倚危牆,望中歸思生天際。山腰渚尾。幾簇漁樵市。帆落西風,一段蘆花水。八千裡。錦書欲寄。新雁曾來未。
清代:
王士祯
溪路行将尽,初过北峡关。
几行红叶树,无数夕阳山。
乡信凭黄耳,归心放白鹇。
龙眠图画里,安得一追攀。
溪路行将盡,初過北峽關。
幾行紅葉樹,無數夕陽山。
鄉信憑黃耳,歸心放白鹇。
龍眠圖畫裡,安得一追攀。
唐代:
白居易
薄晚支颐坐,中宵枕臂眠。
一从身去国,再见日周天。
老度江南岁,春抛渭北田。
浔阳来早晚,明日是三年。
薄晚支頤坐,中宵枕臂眠。
一從身去國,再見日周天。
老度江南歲,春抛渭北田。
浔陽來早晚,明日是三年。
唐代: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海畔尖山似劍铓,秋來處處割愁腸。
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峰頭望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