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韩琮的诗 > 晚春江晴寄友人

晚春江晴寄友人

[唐代]:韩琮

晚日低霞绮,晴山远画眉。

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


“晚春江晴寄友人”译文及注释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春日傍晚景象,同时蕴含着诗人微妙的情感波动。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译文赏析及全诗表达感情的解析:

夕阳低垂,天边绚烂的晚霞如同绮丽的绸缎;晴朗的山峦在远处勾勒出如眉般优美的轮廓。春天里,河岸边的青草郁郁葱葱,一片生机盎然。然而,这样的美景,却并非我思念故乡的时刻。

“晚春江晴寄友人”鉴赏

自然美景的描绘:“晚日低霞绮,晴山远画眉。”开篇两句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宁静而壮丽的自然画卷。夕阳、晚霞、远山,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令人心旷神怡的画面,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无限魅力。

情感的微妙转折:“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前两句的描绘让人沉醉于美景之中,但后两句却突然转折,将读者的思绪引向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春草青青,本应是触发思乡之情的常见景象,但诗人却明确表示“不是望乡时”。这种反常的表达方式,使得整首诗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和复杂。

深层的情感解读:诗人在这里似乎是在说,尽管眼前的春景如此美好,但他此刻的心境却并不适合思乡。或许是因为他正处于一种超脱或淡然的状态,对过往的乡愁有所释怀;也或许是他正专注于眼前的美好,不愿让思乡之情打扰这份宁静。无论是哪种情况,都体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和深邃。

全诗表达的感情

全诗通过描绘春日傍晚的宁静美景,以及诗人微妙的情感转折,表达了一种超脱于思乡之情之外的宁静与淡然。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向往——即使身处异乡,也能在欣赏自然美景的过程中找到心灵的慰藉和安宁。这种情感既是对现实生活的积极面对,也是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待。

韩琮简介

唐代·韩琮的简介

韩琮

韩琮[唐](约公元八三五年前后在世)字成封,(唐诗纪事作代封,此从新唐书艺文志注及唐才子传)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太和末前后在世。有诗名。长庆四年,(公元八二四年)登进士第。初为陈许节度判官。后历中书舍人。大中中,(公元八五三年)仕至湖南观察使。琮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生卒不祥,于唐宣宗时出为湖南观察使,大中十二年(858)被都将石载顺等驱逐,之后,唐宣宗不但不派兵增援,支持韩琮消灭叛将,反而另派右金吾将军蔡袭代韩为湖南观察使,把韩琮这个逐臣抛弃了。此后失官,无闻。

...〔► 韩琮的诗(3篇)

猜你喜欢

晚春江晴寄友人

唐代韩琮

晚日低霞绮,晴山远画眉。

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


寒食夜

唐代崔道融

满地梨花白,风吹碎月明。

大家寒食夜,独贮望乡情。


点绛唇·醉倚危墙

宋代石孝友

醉倚危墙,望中归思生天际。山腰渚尾。几簇渔樵市。帆落西风,一段芦花水。八千里。锦书欲寄。新雁曾来未。


将至桐城

清代王士祯

溪路行将尽,初过北峡关。

几行红叶树,无数夕阳山。

乡信凭黄耳,归心放白鹇。

龙眠图画里,安得一追攀。


除夜

唐代白居易

薄晚支颐坐,中宵枕臂眠。

一从身去国,再见日周天。

老度江南岁,春抛渭北田。

浔阳来早晚,明日是三年。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唐代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题齐安城楼

唐代杜牧

呜轧江楼角一声,微阳潋潋落寒汀。

不用凭阑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


晚次乐乡县

唐代陈子昂

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

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

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

如何此时恨,噭噭夜猿鸣。


春日京中有怀

唐代杜审言

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

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闽中秋思

唐代杜荀鹤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

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