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唐代]: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海畔尖山似劍铓,秋來處處割愁腸。
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峰頭望故鄉。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表达了诗人在异乡眺望山峦时,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之情。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译文:
海边的尖山仿佛锋利的剑尖一般,秋天到来时,这景象处处割着我这忧愁的心肠。如果我能变化成千万个自己,我愿意分散到每一座山峰之上,去眺望那遥远的故乡。
意象生动:开篇“海畔尖山似剑铓”,以“剑铓”(剑的尖端)来形容海边尖山的形态,既展现了山势的陡峭峻拔,又暗含了诗人内心的尖锐痛楚。这种比喻生动而贴切,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情感深沉:“秋来处处割愁肠”,秋天本是收获的季节,但在诗人眼中,却成了触发愁绪的引子。这里的“割”字用得极为精妙,既描绘了秋风萧瑟、山峦冷峻的景象,又表达了诗人内心被思乡之情深深割伤的痛苦。
想象奇特:“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这两句诗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对故乡的极度渴望。诗人希望自己能够化身千亿,遍布每一座山峰之上,以便能够全方位、无死角地眺望故乡。这种夸张的手法,不仅突出了诗人思乡之情的强烈,也展现了诗人对自由、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
主题鲜明:整首诗围绕“思乡”这一主题展开,从自然景观的描绘到内心情感的抒发,再到奇特想象的展现,都紧紧围绕着这一主题进行。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综上所述,《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是一首情感深沉、意象生动、想象奇特的思乡之作。诗人通过描绘海畔尖山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愁苦与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之情。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自由、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和对故乡的无限眷恋。
唐代·柳宗元的简介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
► 柳宗元的诗(59篇)〕
宋代:
石孝友
醉倚危墙,望中归思生天际。山腰渚尾。几簇渔樵市。帆落西风,一段芦花水。八千里。锦书欲寄。新雁曾来未。
醉倚危牆,望中歸思生天際。山腰渚尾。幾簇漁樵市。帆落西風,一段蘆花水。八千裡。錦書欲寄。新雁曾來未。
清代:
王士祯
溪路行将尽,初过北峡关。
几行红叶树,无数夕阳山。
乡信凭黄耳,归心放白鹇。
龙眠图画里,安得一追攀。
溪路行将盡,初過北峽關。
幾行紅葉樹,無數夕陽山。
鄉信憑黃耳,歸心放白鹇。
龍眠圖畫裡,安得一追攀。
唐代:
白居易
薄晚支颐坐,中宵枕臂眠。
一从身去国,再见日周天。
老度江南岁,春抛渭北田。
浔阳来早晚,明日是三年。
薄晚支頤坐,中宵枕臂眠。
一從身去國,再見日周天。
老度江南歲,春抛渭北田。
浔陽來早晚,明日是三年。
唐代: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海畔尖山似劍铓,秋來處處割愁腸。
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峰頭望故鄉。
唐代:
杜牧
呜轧江楼角一声,微阳潋潋落寒汀。
不用凭阑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
嗚軋江樓角一聲,微陽潋潋落寒汀。
不用憑闌苦回首,故鄉七十五長亭。
唐代:
陈子昂
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
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
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
如何此时恨,噭噭夜猿鸣。
故鄉杳無際,日暮且孤征。
川原迷舊國,道路入邊城。
野戍荒煙斷,深山古木平。
如何此時恨,噭噭夜猿鳴。
唐代:
杜审言
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
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今年遊寓獨遊秦,愁思看春不當春。
上林苑裡花徒發,細柳營前葉漫新。
公子南橋應盡興,将軍西第幾留賓。
寄語洛城風日道,明年春色倍還人。
唐代:
韩琮
晚日低霞绮,晴山远画眉。
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
晚日低霞绮,晴山遠畫眉。
春青河畔草,不是望鄉時。
唐代:
杜荀鹤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
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
雨勻紫菊叢叢色,風弄紅蕉葉葉聲。
北畔是山南畔海,隻堪圖畫不堪行。
唐代:
崔道融
满地梨花白,风吹碎月明。
大家寒食夜,独贮望乡情。
滿地梨花白,風吹碎月明。
大家寒食夜,獨貯望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