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夜

[唐代]:白居易

薄晚支颐坐,中宵枕臂眠。

一从身去国,再见日周天。

老度江南岁,春抛渭北田。

浔阳来早晚,明日是三年。


“除夜”译文及注释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远离故土、身处异乡之人的孤独与思乡之情,以及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奈。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译文及赏析:

译文:

傍晚时分,我支着下巴独自坐着,到了半夜,只能枕着臂膀入睡。自从我离开京城(或指国家、故土),转眼间又是一年过去了,太阳再次绕天一周。我在江南度过了老去的岁月,却将春天和故乡渭北的田地抛在了身后。不知浔阳(可能代指某个具体的地方,也可能是泛指远方)的归期是何时,明天就是我离家三年的日子了。

“除夜”鉴赏

首联“薄晚支颐坐,中宵枕臂眠”通过具体的动作描写,展现了诗人孤独无依、难以入眠的状态。傍晚时分,他只能支着下巴独自坐着,到了深夜,更是无法找到舒适的睡姿,只能枕着臂膀勉强入睡。这种身体上的不适,实则是内心孤独与思乡之情的体现。

颔联“一从身去国,再见日周天”以时间的流逝为背景,强调了诗人离家之久。自从他离开故土,转眼间又是一年过去,太阳再次绕天一周,象征着时间的无情流逝和人生的短暂。这种对时间的感慨,进一步加深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颈联“老度江南岁,春抛渭北田”则具体描绘了诗人在异乡的生活状态和对故乡的怀念。他在江南度过了老去的岁月,却将春天和故乡渭北的田地抛在了身后。这里的“老度”和“抛”字,既表达了诗人在异乡度日的艰辛与无奈,也透露出他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尾联“浔阳来早晚,明日是三年”以问句作结,表达了诗人对归期的期盼与无奈。他不知道自己何时能回到浔阳(或指故乡),而明天就是他离家三年的日子了。这种对归期的渴望与不确定性的交织,使得诗人的思乡之情更加深沉而复杂。

全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感慨,表达了诗人远离故土、身处异乡的孤独与思乡之情,以及对时间流逝和人生无奈的深刻认识。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归期的期盼与无奈。

白居易简介

唐代·白居易的简介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白居易的诗(87篇)

猜你喜欢

将至桐城

清代王士祯

溪路行将尽,初过北峡关。

几行红叶树,无数夕阳山。

乡信凭黄耳,归心放白鹇。

龙眠图画里,安得一追攀。


除夜

唐代白居易

薄晚支颐坐,中宵枕臂眠。

一从身去国,再见日周天。

老度江南岁,春抛渭北田。

浔阳来早晚,明日是三年。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唐代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题齐安城楼

唐代杜牧

呜轧江楼角一声,微阳潋潋落寒汀。

不用凭阑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


晚次乐乡县

唐代陈子昂

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

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

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

如何此时恨,噭噭夜猿鸣。


春日京中有怀

唐代杜审言

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

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点绛唇·醉倚危墙

宋代石孝友

醉倚危墙,望中归思生天际。山腰渚尾。几簇渔樵市。帆落西风,一段芦花水。八千里。锦书欲寄。新雁曾来未。


晚春江晴寄友人

唐代韩琮

晚日低霞绮,晴山远画眉。

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


闽中秋思

唐代杜荀鹤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

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


寒食夜

唐代崔道融

满地梨花白,风吹碎月明。

大家寒食夜,独贮望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