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古原草送别”译文及注释
原野上长满茂盛的青草,年年岁岁枯萎了又苍翠。野火无法烧尽满地的野草,春风一吹它又生机勃勃。远处的芳草蔓延到古老的驿道,阳光照耀下,绿草连绵至荒凉的城池。又在这里送别我的朋友离去,那茂盛的青草满怀着离别之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鉴赏
这首诗共八句,分为两部分。前四句主要描写古原上野草的生命力,后四句则转入送别的情景。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首句紧扣题面“古原草”,用“离离”形容草的茂盛,生动形象。接着“一岁一枯荣”揭示了野草的生长规律,表现出时间的流转和生命的循环。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通过对比野火的毁灭力量和春风的重生力量,展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它们不仅写出了野草的特性,还象征了生命的不屈不挠和生生不息。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古原上的景象,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生机的自然环境,展现了野草的广布与生命力。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点明了送别的主题,将自然景色与人的情感融为一体,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其中,“王孙”一词借自《楚辞·招隐士》中的“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白居易在此基础上变其意而用之,写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增送别的愁情,每一片草叶都仿佛饱含别情。
主旨
这首诗以古原草为背景,前四句赞美野草顽强的生命力,后四句则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诗人通过对古原草的描绘,寄托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同时也抒发了对人生无常、世事无常的感慨。全诗章法严谨,诗句自然流畅,对仗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然天成,是“赋得体”中的佳作。
白居易简介
唐代·白居易的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白居易的诗(87篇)〕猜你喜欢
石鱼湖上醉歌
漫叟以公田酿酒,因休暇,载酒于湖上,时取一醉。欢醉中,据湖岸,引臂向鱼取酒,使舫载之,偏饮坐者。意疑倚巴丘酌于君山之上,诸子环洞庭而坐,酒舫泛泛然触波涛。而往来者,乃作歌以长之。
石鱼湖,似洞庭,夏水欲满君山青。
山为樽,水为沼,酒徒历历坐洲岛。
长风连日作大浪,不能废人运酒舫。
我持长瓢坐巴丘,酌饮四坐以散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