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白居易的诗 > 赋得古原草送别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代]: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译文及注释

原野上长满茂盛的青草,年年岁岁枯萎了又苍翠。野火无法烧尽满地的野草,春风一吹它又生机勃勃。远处的芳草蔓延到古老的驿道,阳光照耀下,绿草连绵至荒凉的城池。又在这里送别我的朋友离去,那茂盛的青草满怀着离别之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鉴赏

这首诗共八句,分为两部分。前四句主要描写古原上野草的生命力,后四句则转入送别的情景。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首句紧扣题面“古原草”,用“离离”形容草的茂盛,生动形象。接着“一岁一枯荣”揭示了野草的生长规律,表现出时间的流转和生命的循环。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通过对比野火的毁灭力量和春风的重生力量,展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它们不仅写出了野草的特性,还象征了生命的不屈不挠和生生不息。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古原上的景象,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生机的自然环境,展现了野草的广布与生命力。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点明了送别的主题,将自然景色与人的情感融为一体,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其中,“王孙”一词借自《楚辞·招隐士》中的“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白居易在此基础上变其意而用之,写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增送别的愁情,每一片草叶都仿佛饱含别情。

主旨

这首诗以古原草为背景,前四句赞美野草顽强的生命力,后四句则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诗人通过对古原草的描绘,寄托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同时也抒发了对人生无常、世事无常的感慨。全诗章法严谨,诗句自然流畅,对仗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然天成,是“赋得体”中的佳作。

白居易简介

唐代·白居易的简介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白居易的诗(87篇)

猜你喜欢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唐代王维

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

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

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

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玩物华。


石鱼湖上醉歌

唐代元结

漫叟以公田酿酒,因休暇,载酒于湖上,时取一醉。欢醉中,据湖岸,引臂向鱼取酒,使舫载之,偏饮坐者。意疑倚巴丘酌于君山之上,诸子环洞庭而坐,酒舫泛泛然触波涛。而往来者,乃作歌以长之。

石鱼湖,似洞庭,夏水欲满君山青。

山为樽,水为沼,酒徒历历坐洲岛。

长风连日作大浪,不能废人运酒舫。

我持长瓢坐巴丘,酌饮四坐以散愁。


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唐代孟浩然

林卧愁春尽,开轩览物华。

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

金灶初开火,仙桃正发花。

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


新嫁娘词三首

唐代王建

邻家人未识,床上坐堆堆。

郎来傍门户,满口索钱财。

锦幛两边横,遮掩侍娘行。

遣郎铺簟席,相并拜亲情。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秋浦歌十七首·十五

唐代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集灵台·其一

唐代张祜

日光斜照集灵台,红树花迎晓露开。

昨夜上皇新授箓,太真含笑入帘来。


寄全椒山中道士

唐代韦应物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独不见

唐代沈佺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赠阙下裴舍人

唐代钱起

二月黄莺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阴。

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

阳和不散穷途恨,霄汉长怀捧日心。

献赋十年犹未遇,羞将白发对华簪。


蜀先主庙

唐代刘禹锡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