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王昌龄隐居”译文及注释
清澈的溪流深邃难以测量,它的隐秘之处只有孤云相伴。松树梢头,微露的月光轻轻洒下,这清辉仿佛专为你我而留。简陋的茅亭里,夜宿的花影斑驳陆离,种植草药的院子里,青苔悄悄生长,留下了岁月的痕迹。我也将告别尘世的纷扰,追随那西山之上的鸾鹤,归隐于自然之中。
“宿王昌龄隐居”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常建所作,描绘了一幅清幽静谧、超然物外的隐居图景,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首联“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以“清溪”和“孤云”两个意象,勾勒出隐居之地的清幽与孤高。清溪深邃难测,象征着隐居生活的深邃与神秘;孤云相伴,则暗示了隐居者的高洁与孤独。
颔联“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通过“松际”和“微月”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隐居环境的清幽与雅致。松树是坚韧与长寿的象征,而微露的月光则增添了几分柔和与温馨。这清辉不仅照亮了大地,更仿佛专为隐居者而留,体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珍视与享受。
颈联“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转而描写隐居生活的具体场景。简陋的茅亭、斑驳的花影、滋长的苔纹,这些细节描绘出了隐居生活的简朴与自然。同时,药院的设置也暗示了隐居者可能具备医术或养生之道,进一步体现了其超脱世俗、追求健康长寿的生活态度。
尾联“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则是诗人对自己未来生活的规划与展望。他表达了要告别尘世的纷扰与束缚,追随西山之上的鸾鹤群仙,归隐于自然之中的强烈愿望。这不仅是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更是对人生价值与意义的深刻反思与抉择。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悠长,通过对隐居生活的细腻描绘与深情向往,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高尚情操与人生境界。
常建简介
唐代·常建的简介

常建(708-765),唐代诗人,字号不详,有说是邢台人或说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长仕宦不得意,来往山水名胜,过着一个很长时期的漫游生活。后移家隐居鄂渚。大历中,曾任盱眙尉。
...〔► 常建的诗(4篇)〕猜你喜欢
石鱼湖上醉歌
漫叟以公田酿酒,因休暇,载酒于湖上,时取一醉。欢醉中,据湖岸,引臂向鱼取酒,使舫载之,偏饮坐者。意疑倚巴丘酌于君山之上,诸子环洞庭而坐,酒舫泛泛然触波涛。而往来者,乃作歌以长之。
石鱼湖,似洞庭,夏水欲满君山青。
山为樽,水为沼,酒徒历历坐洲岛。
长风连日作大浪,不能废人运酒舫。
我持长瓢坐巴丘,酌饮四坐以散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