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破山寺后禅院”译文及注释
清晨时分我进入这座古老的寺庙,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高的树林。
竹林中的小径通向幽静深远的地方,禅房掩映在繁茂的花木丛中。
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
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题破山寺后禅院”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清晨时分古寺的幽静环境和氛围,表现了诗人对佛教禅宗的崇敬和向往,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宁静和淡泊。
首联“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点明了时间和地点,同时也描绘出了一幅宁静而庄严的画面。颔联“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进一步描绘了古寺的幽静和禅房的深邃,通过“竹径”、“幽处”、“禅房”、“花木”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幽、雅致的环境氛围。
颈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是这首诗的精华所在。诗人通过“山光”和“潭影”两个意象,表现出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同时也通过“悦鸟性”和“空人心”两个动作,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愉悦和宁静。这里的“空人心”可以理解为使人心境空明、宁静,没有杂念和烦恼。
尾联“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以“万籁俱寂”来衬托“钟磬音”的悠扬和深远,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佛教禅宗的崇敬和向往。在这种宁静的环境中,只有钟磬的声音回荡在空中,仿佛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使人心境更加宁静和淡泊。
表达的情感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佛教禅宗的崇敬和向往,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宁静和淡泊。通过描绘古寺的幽静环境和氛围,诗人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和淡泊的情感。这种情感与佛教禅宗所倡导的“空”、“静”、“无我”等理念相契合,表现出诗人对佛教禅宗思想的深刻理解和领悟。同时,这首诗也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常建简介
唐代·常建的简介

常建(708-765),唐代诗人,字号不详,有说是邢台人或说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长仕宦不得意,来往山水名胜,过着一个很长时期的漫游生活。后移家隐居鄂渚。大历中,曾任盱眙尉。
...〔► 常建的诗(4篇)〕猜你喜欢
石鱼湖上醉歌
漫叟以公田酿酒,因休暇,载酒于湖上,时取一醉。欢醉中,据湖岸,引臂向鱼取酒,使舫载之,偏饮坐者。意疑倚巴丘酌于君山之上,诸子环洞庭而坐,酒舫泛泛然触波涛。而往来者,乃作歌以长之。
石鱼湖,似洞庭,夏水欲满君山青。
山为樽,水为沼,酒徒历历坐洲岛。
长风连日作大浪,不能废人运酒舫。
我持长瓢坐巴丘,酌饮四坐以散愁。